科技股 估值高

科技股估值高企 投資者是否過於樂觀?

投資

廣告

人工智能(AI)正快速改變科技業格局,市場對相關主題關注持續升溫。在估值不斷上升之際,投資者正審慎評估短期炒作與長遠增長潛力之間的取捨。雖然今次AI熱潮與2000年科網泡沫有幾分相似,但基本因素已有明顯分別,或意味今次科技周期走勢將截然不同。

與千禧年間科技股集中於互聯網平台不同,現時的科技生態已更趨多元化,涵蓋廣泛的終端市場、技術應用場景及商業模式。這一變化亦反映於主要指數的的行業分類調整上,例如:Amazon被歸類為非必需消費品板塊,Netflix納入通訊服務,Uber屬於工業類別,而Visa與Mastercard則列入金融板塊。至於Alphabet與Meta則同屬2018年新設立的通訊服務行業分類,涵蓋互聯網與電訊企業。

現時的科技龍頭不僅推動創新與顛覆式轉型,更具備穩健資產負債表、可觀盈利能力及長線增長潛力,與2000年不少仍未實現盈利的初創公司形成鮮明對比。

變化的市場中保持一致的估值指標

儘管市場仍以市盈率(P/E)和自由現金流(FCF)回報率作為主要估值指標,但與2000年的市況相比,目前環境已有大幅改善。數據顯示,2000年首季美國科技股高達36%為虧損企業,而現時這個比例已降至約21%。

美股科企七雄(Magnificent 7)整體預期市盈率約為40倍,但若剔除市盈率超過100倍的Tesla,餘下六間公司的平均估值大多集中於20多倍,遠低於2000年不少科網股千倍市盈率的非理性估值。此外,市盈增長率(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簡稱PEG)亦成為投資者衡量獲利潛力被低估的指標。

科技板塊續穩佔優勢 

科技行業在過去20年透過創新不斷擴大全球市佔率,深遠影響消費模式及生活方式,推動多間科技龍頭實現持續盈利增長。由Nvidia帶動的這輪AI熱潮預料將帶來同樣的顛覆性轉變。隨着AI應用愈趨普及,更多具競爭力的AI企業有望有望脫穎而出。

市場預期,Alphabet、Amazon、Meta及Microsoft今年合共資本開支將達3,500億美元,明年有機會突破4,000億美元。AI已成為大型科企之間的新一輪「軍備競賽」,由於AI技術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短期內資本開支難以縮減。與過往每一輪科技革命一樣,AI要實現其潛力,必須依賴大量基礎建設和前期投入。

大型科技股除加碼基建投資,包括數據中心及晶片研發,更積極爭奪AI人才,並將重心由訓練大型語言模型轉向實際應用層面,為大規模資本投放提供合理依據。近期OpenAI、xAI及Anthropic等AI新創企業所完成的大型融資計劃,正好反映該趨勢。此外,美國稅務制度改革亦為科技投資帶來額外激勵,當中包括100%即時扣稅的本地研發支出,以及合資格資本開支的額外折舊優惠。

AI浪潮勢不可擋 精選受惠股為致勝關鍵

儘管AI相關投資處於加速階段,但市場難免出現炒作與調整並存的現象。因此,未來能否從AI發展真正受惠,將成為投資部署成敗的關鍵。

科技股雖仍提供接觸創新科技、穩健財務及長線增長機會的平台,但市場亦須面對資本成本上升、主流科技股的集中風險,以及地緣政治不明朗等挑戰。在AI熱潮持續升溫之際,投資者應保持審慎心態,着重基本面分析,精挑具實際應用潛力和長線盈利能力的企業,方能在這場世代科技革命中發掘出致勝關鍵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