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ATM

中國ATM數量銳減 5年減30萬部 00後大學生表示從未用過

時事

廣告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2024年底,中國全國ATM數量降至80.27萬台,較2019年高峰期的109.77萬台減少29.5萬台,跌幅達26.87%。以14.2億人口計算,每10萬人平均擁有56.53台ATM。年輕世代對ATM陌生,一名「00後」大學生表示:「我從來沒用過ATM,甚至不知道校園有沒有。」此現象反映行動支付普及對傳統現金提款的衝擊。

ATM數量五年減近三成 無卡存取款服務全面終止

中國銀行業正加速調整ATM業務策略,無卡存取款服務逐漸退出市場。自2024年起,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及交通銀行等國有大行率先終止ATM無卡存取款功能,招商銀行亦於4月9日起停止掃碼存款服務。據統計,超過50家銀行,包括股份制及城市商業銀行,已關閉無卡存款、取款及掃碼存取款功能。客戶現需持銀行卡或透過線下網點辦理存取款,顯示業界對ATM需求下降的共識。

行動支付飛速增長主導市場

與ATM數量下降形成對比的是行動支付的快速普及。2024年,中國銀行處理行動支付業務達3,016.68億筆,金額高達3,426.99兆人民幣(約3,747.51兆港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35.04%及31.45%。支付寶(Alipay)及微信支付(WeChat Pay)佔據逾90%市場份額,覆蓋街頭小販至大型商戶。行動支付的便利性推動金融包容性,尤其在農村地區,取代傳統銀行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

現金需求猶存 ATM轉型求存

儘管現金使用量降至2024年10月僅佔流通貨幣3.95%,但偏遠地區、老年社區及外國遊客等場景仍需現金。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監管機構強調「不可拒收現金」及支付多樣性,ATM不會完全消失。未來,ATM將從單一取款工具轉型為綜合服務終端,整合繳費、理財及票務等功能。例如,建設銀行已部署近5萬台智能櫃員機(VTM/STM),提供多幣種交易及轉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