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夜市吸引力下降 年輕人轉向商場消費
廣告
台灣夜市作為文化地標與旅遊熱點,近年卻因物價上漲、環境問題與消費習慣轉變而面臨困境。一名網友在Threads發文感嘆,婚前每週必逛夜市,如今「兩個月去一次算多」,質疑年輕人是否已不愛夜市。貼文引發熱議,網民批評夜市「CP值低」、衛生堪憂、攤位雷同,許多人轉向冷氣充足的商場美食街。亦有財經專家指出,台灣消費型態從室外轉向室內,夜市若不創新恐難挽回人氣,顯示傳統飲食文化正面臨轉型挑戰。
夜市困境:價格高漲與環境問題
網友在Threads與PTT熱議夜市吸引力下降,主因包括價格高企與環境不佳。招牌小吃如蚵仔煎從50元(新台幣,下同,約13港元)漲至80-90元,饒河夜市部分攤位起價達100元(約26港元),一餐動輒數百元,與商場餐廳價格相近,失去「平價」優勢。有網友抱怨:「隨便吃一圈500元起跳,不如去吃到飽。」環境問題亦受詬病:「天熱滷味發酸,垃圾堆積,沒廁所,逛一次就不想再去。」2024年,台北士林夜市客流量較2019年下降25%,僅剩日均1.5萬人,反映人氣下滑。
消費型態轉變:商場取代夜市
有分析指,台灣消費型態因年輕人偏好冷氣環境與便利性,從街頭轉向室內商場。信義區ATT 4 FUN等商場美食街提供乾淨環境與多元選擇,2024年營收年增18%,而夜市收入僅增3%。網友表示:「商場有冷氣、乾淨、能坐著吃,夜市熱到爆還要排隊。」高溫與颱風頻發亦影響夜市生意,2025年夏季台北氣溫屢破38度,加劇戶外消費意願下降。商場引進國際品牌與新式餐飲,更吸引年輕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