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亮專訪:港失去貨幣政策獨立性 聯繫匯率脫鈎可行嗎|封面故事
廣告
聯繫匯率自1983年開始實施,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接近42個年頭。雖然港元匯率變得穩定,但卻失去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有「聯匯專家」之稱的葉秀亮,也認為新加坡的浮動貨幣政策比香港好,然而,香港卻暫時未具備聯匯脫鈎的條件。
香港經濟與美國截然不同,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要大幅減息救經濟,將利率降至零兼實行量化寬鬆(QE)政策,香港也要跟隨大幅減息,低息時間經歷長達十年。
然而,香港於2010至2018年,正值受惠內地「自由行」到港,享受到內地經濟高速起飛的紅利,低息下反令物價上升,2011年7月香港通脹曾高見7.9%。再加上低息刺激樓市更加失控,多輪「辣招」也按不住樓價升勢,也是今日泡沫爆破的元凶之一。
2022年,美國處於超高通脹,要大幅加息壓通脹;反觀香港當時因為疫情及內房經濟放緩之下,正處經濟衰退,但卻要無奈跟隨美國大幅加息,令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
港匯效法新加坡可行性?
早前《封面故事》專訪過「蘭桂坊之父」盛智文,他提到香港目前太高息,令很多企業出現財務困難,所以要有Plan B,就是讓聯匯脫鈎,可以參考新加坡掛一籃子貨幣,重拾貨幣政策主導權。
熟悉香港及新加坡兩地貨幣政策的葉秀亮,也認為新加坡匯率制度,確實有助當地經濟。「記得2005年時,當時新加坡減了公積金,繳交率只是10%,貨幣再貶值6.8%至10%,如此去抵抗經濟衰退,沒有裁員。但香港因為聯匯制度的限制,所以經濟衰退的話,就要硬食,裁員會好厲害。」
葉秀亮坦言,今天香港的物價太貴,其中之一個原因也是港元跟美元掛鈎。但提到聯匯脫鈎,葉秀亮也認為不容易。「你不要低估脫鈎風險,因為背後有很多合約,會引來市場很大震動,一定要研究清楚。」
他表示,港元如要脫鈎,變成像新加坡匯率的浮動制度,必需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就是要在港元升值的時候,現在明顯不是時候。
正因為目前香港未具備聯匯脫鈎條件,葉秀亮預料短期內,聯匯脫鈎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