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狀況和經濟數據 料主導美股
中美達成全面協議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倫敦會談的成果,或許只是暫時緩和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升級,供應鏈壓力短期得到緩解,但雙方在科技競爭、全面開放市場和晶片管制等議題,或許仍然未能收窄分歧。
整體來說,美國關稅稅率恢復到「解放日」宣布的水平可能性較低,但是稅率應該比年初2.5%的水平高出數倍,為美國帶來潛在的經濟壓力。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延長給予暫緩令,特朗普政府可以繼續執行大規模關稅措施,並同意加快對此案的審理。即使關稅措施面臨法律挑戰,市場估計,徵稅仍然有機會以其他形式出現。
財赤壓力或推高國債孳息率
《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在眾議院通過後,目前正在接受美國參議院的審議,根據法案的第899條款針對其他國家「歧視性」稅收政策條款,或會導致潛在的市場波動。
市場憂慮減稅措施或進一步增加財政赤字,推高國債孳息率,亦變相收窄美股的風險溢價。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上升至21.5倍以上,市場憂慮美國的貿易政策削弱美國企業的盈利前景,同時帶動通脹預期上升。
另一方面,每股盈利增長預測,由今年初約12%,下調至不足5%(資料:彭博,6月18日);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約4.5厘水平,股票的風險溢價下降和盈利預測均下跌,反映美股在現水平再上漲空間或有限。
美國的勞工數據較為參差,就業人數和薪酬的溫和增長,有助於維持消費支出,但是最近兩個月的新增職位向下修正近十萬份,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微升。
其他經濟指標,例如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反映行業出現收縮,聯邦儲備局的褐皮書也顯示,美國經濟已經出現放慢跡象。
聯儲局6月份會議維持利率不變,聯儲局向下修訂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為1.4%最新的利率點陣圖顯示,維持預期年底利率中位數為3.9厘,意味今年有機會減息兩次。
筆者公司預期隨美國通脹逐步下降,聯儲局於今年稍後時間減息,或為美股的利好催化劑。
短期而言,市場的波動性或持續,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利率和現金回報率或下降,建議分段吸納股票或增加債券平衡組合,以管理短期的不確定性,同時捕捉長期增長潛力。
投資者或可考慮優質政府債券和投資等級債券,高評級債券在經濟增長放慢或下行時,表現或優於高收益債券和股票類別。
龔偉怡
永明資產管理(香港)
有限公司
首席投資策略師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