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母親愛女情深 卻暗藏退休隱憂
李太的決定凸顯了許多父母常見的盲點:優先滿足子女需求,卻低估自身的長壽風險。
以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8歲計算,李太未來可能還有20多年的生活需求。
驟然失去200萬元流動資金,雖然未致於一無所有,但對她未來生活一定有明顯影響。
而更令人憂慮的是:(一)醫療開支黑洞:65歲後醫療需求陡增,香港私營醫療通脹長期高於6%,一次嚴重疾病便可能花去數十萬元積蓄;
(二)長壽現金流斷裂:若無穩定被動收入,僅靠微薄儲蓄坐食山空,極可能在十年八載後面臨「人活著,錢沒了」的窘境;
(三)被迫的代際負擔:今日母親耗盡積蓄,他日女兒可能需中斷事業、跨境照料,甚至變賣資產應付母親的醫療及養老費。這種「愛的負循環」絕非李太初衷。
退休現金流雙軌並行
要打破困局,必須導入系統性思維。筆者向李太詳細解說「退休現金流」規劃,強調其關鍵在於「創造永續收入」與「精準管控風險」的雙軌並行。
(一)應急資金:李太應立即保留等同一年金額的存款,存放於活期及不多於三個月的定存。這筆錢是應付未來生活上的應急週轉,是避免陷入借貸或被迫要依賴女兒生活的防火牆。
有了這筆錢,可以覆蓋一年基本生活費與突發支出,例如人生意外的支出,亦避免了因任何原因而要賤賣資產。以每月10,000元生活費計算,便需要12萬元。
(二)中、長期退休入息:對抗長壽風險,需要有確定性現金流。李太可考慮將部分資金投入「即期年金」,投保後,很快便可以領取長期至終身收益。
除此之外,部分資金可按風險承受能力而配置在派息基金,例如80萬元在年金及50萬元在派息基金,估計每月可製造總收入約7,200元。
雖然這筆錢未足以應付目前生活需要,但李太還有一層自住物業,市值約600萬元,倘若申請安老按揭的話,亦可以在未來10年,每月提供2,400元保證收益。所以總收入已可以應付目前的生活費。
(三)通脹及醫療開支安排:李太趁目前身體仍然健康,應安排醫療保險,減少將來疾病導致的支出失控的風險。
至於通脹問題,有機會未來可以透過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或生果金來補貼。
經深入溝通,李太調整了資助方案,先做好以上自己的退休入息安排,餘額約60萬元才用作女兒的住屋支援。
這不僅守住了她的退休生活質素,更為女兒示範了理性責任及家庭支持,同時兼顧了兩代的財務安全。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