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佳

麗港城Fusion裝修降格變百佳!誠哥集團帶頭引爆「減價戰」+ 聖安娜西餅「裂口式」快閃促銷憂通縮來臨

社會熱話

廣告

香港經濟轉弱,市民消費力明顯下滑,連超市業態亦被迫調整。有麗港城居民發現,區內原本定位為中高檔的Fusion超市,經過一輪裝修後竟「變回百佳」,消息一出隨即引起熱議。

麗港城Fusion裝修後降呢變「百佳」

Fusion一向主打歐美及日本入口食品,客群以中產及外籍人士為主。然而,近年整體市民消費信心下滑,加上港人北上消費愈趨普遍,令這類介乎平價與高檔之間的定位成為最脆弱的一環。

有網民更直言:「好多貴野無人買,最後都係佳之選啲平貨最有市場。」換言之,「百佳回歸」正是對消費現實的一種妥協;亦有人坦言Fusion貨品價格偏高,「行過睇完都覺得食唔起」,反映市場消費模式正悄然改變。

事實上,自京東收購佳寶後隨即大打價格戰,加速香港超市和網購平台競爭白熱化,而長和系多年來以多品牌策略搶佔市場,包括Taste、Gourmet、Fusion等,但如今卻要將部分升級品牌還原成傳統百佳,網民解讀誠哥主動發起消費減價潮,反映介乎「唔平唔貴」的中檔定位最難生存。

有據統計顯示,2024年全年港人北上人次高達近8,100萬,較2023年大增五成半,按每人平均消費680元計算,全年消費總額高達550億元,佔香港全年零售銷貨價值約15%。換言之,單是跨境消費,已抽走本地零售市場的龐大資金。

無論日用品、餐飲、醫美甚至娛樂,港人都習慣網購或北上消費,直接削弱香港本地中檔零售競爭力。高檔品牌仍可靠獨特定位維持吸引力,平價零售則以性價比搶客,唯獨「唔上唔落」的超市和專門店最為受壓。而這是麗港城Fusion變百佳,正好成為這場市場洗牌的縮影。

百佳 (圖片來源:FB@麗港城討論區)
(圖片來源:FB@麗港城討論區)
百佳 (圖片來源:FB@麗港城討論區)
(圖片來源:FB@麗港城討論區)

減價戰蔓延 西餅店快閃促銷

不單超市要調整定位,連西餅店亦加入減價戰。有網民發現,聖安娜西餅推出「20蚊六件西餅」快閃優惠,選擇頗多,亦有食客讚新鮮實惠,每星期都會光顧一次。

不過,也有人憂慮這類「裂口式」減價,或會衝擊原有售價定位,進一步令餅卡貶值,長遠甚至可能帶動通縮壓力。

這一現象與超市「回歸貼地」如出一轍—在消費力不足的環境下,零售商唯有以減價留客。但問題是,這是否只是短期刺激,抑或會演變成價格戰,令市場進一步惡化?

百佳 (圖片來源:香港茶餐廳及美食關注組)
(圖片來源:香港茶餐廳及美食關注組)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2025年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13億元,按年上升2.4%。然而,若拉長時間觀察,首五個月零售業總值仍按年下跌4%,反映整體復甦力道有限。扣除價格因素後,5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雖按年升1.9%,但首五個月卻累計下跌5.5%,顯示市道依然低迷。

分類數據方面,藥物及化妝品、其他消費品、百貨公司貨品錄得明顯增長,分別上升8.7%、8.9%及6.3%;超市貨品則僅升1.3%,服裝亦僅升0.4%。換言之,雖然部分品類仍有增長,但作為日常生活必需的超市及食品銷售,只是輕微回升,顯示市民在生活開支上依然保守。

網上銷售則佔總零售額8.3%,5月按年僅升0.3%,反映電商雖然成為新趨勢,但在香港仍未能成為零售業的主要支柱。

政府發言人表示,二零二五年五月零售業表現好轉。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轉為按年上升2.4%。經季節性調整後,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月上升7.0%。

發言人表示,零售業界正在繼續適應消費模式的改變,而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及盛事項目,加上本地就業收入上升和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將有助提振消費氣氛及支持消費市道。

延伸閱讀:內地大媽全家美國綠卡被取消!「兩地奔走」長期離境、15年移民大計白費心機!官員質疑:是否真正以美國為家

圖片來源:百佳官網、FB@麗港城討論區、FB@香港茶餐廳及美食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