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業務起飛 聯合航空突破可期 資料圖片

國際業務起飛 聯合航空突破可期

美股

廣告

隨著各地疫情防控措施解除,環球航空業迅即活躍起來。美國內陸線去年已率先解封,國際線陸續復飛及增加航班,將成為另一增長台階。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 美股代號:UAL)上季業績亮麗,全靠國際業務增長帶動,未來數季增長勢頭有望延續。

聯合航空第二季營運收入為141.78億美元,按年上升17.1%;當中乘客收入佔130.02億美元,增加20.1%;貨運收入則減少36.9%,至3.62億美元;其他收入8.14億美元,增長14.8%。

國際線收入急增 亞太區升一倍六

按地區市場劃分,內陸收入有77.09億美元,上升7.8%;國際航線貢獻52.93億美元,增長44%。
在海外市場當中,亞太區增長最強勁,升幅達160.5%,至11.15億美元;其次是歐洲市場,收入有26.1億美元,上升41.6%;中東、印度及非洲市場貢獻3.98億美元,增加21%;拉丁美洲有1.7億美元,增長8.8%。

公司整體營運開支126.61億美元,增12.7%;佔比最大的人工及相關成本急增30.8%,至37.1億美元。
維修保養成本亦升30.2%,至6.86億美元。
航線擴張令降落費及相關租賃支出,亦增加14.5%,至7.65億美元。
不過,受惠於油價下跌,燃油成本大減26%,至28.2億美元,抵銷大部分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影響。
經營溢利15.17億美元,上升72.8%;經營溢利率10.7%,擴闊3.5個百分點。
受利息收入急增帶動,稅前溢利急升兩倍,至13.87億美元;稅前溢利率9.8%,擴闊6個百分點。純利10.75億美元,大增226.7%;每股盈利3.24美元,升幅224%。

經調整經營溢利23.76億美元,上升140%。經調整經營溢利率16.8%,擴闊8.6個百分點。
經調整稅前溢利為21.73億美元,增加兩倍半;經調整稅前溢利率顯著擴闊10個百分點,至15.3%。
經調整純利增加253.9%,至16.67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利5.03美元,增幅兩倍半,創出新高。

財務狀況回復疫情前

過去12個月,經調整淨負債對經營現金溢利比率2.4倍,回復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亦較管理層預算本年度底前低過3倍,提早達標。
今年上半年經營現金流有69.41億美元,大增66.5%;不過,由於資本開支增加兩倍四,至32.63億美元,令自由現金流減少2.8%,至31.19億美元。

鑒於次季度業績強勁,管理層調整全年度展望預測,料每股盈利介11至12美元,高過市場預期,原先預期為10至12美元;預算全年資本開支85億美元。
內陸航線毛利率已回復至疫前水平;國際航線毛利率更已超越疫情前水平。季內國際航線運力提升兩成七。
為把握國際旅遊需求復甦,以及配合去年底訂購波音寬體機提升運力,公司將於秋季擴張太平洋區航線,目的地包括馬尼拉、香港及東京。
營運數據方面,季內平均每日航班超過2,400班,創新季度紀錄。第二季乘客量4,194萬人次,增加10.6%。
而收入乘客公里數(RPM)上升了17%,至635.41億公里。反映運力的可用座位公里(ASM)上升17.5%,至735.38億公里。

綜合載運率(Overall load factor)收窄0.3個百分點,至86.4%;主因內陸線載運率收窄2.9個百點,至87%;國際線載運率則提升,至3.2個百分點,至85.6%。
每個可用座位里程收入(TRASM)則下跌0.4%,至19.28美;有效座位里程成本(CASM)減少4%,至17.22美仙。

大行看好國際航線表現

航班數目增加,令耗用燃油量上升16.4%,至10.62億加侖。不過,油價下跌,平均每加侖燃油成本減少36.4%,至2.66美元。
另外,哩數計劃新增會員數目,於6月創出新高,約80萬名新會員。

券商Redburn Partners將聯合航空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見圖表)。該行認為,美國內陸航線供應正增加,對航空公司收入將構成壓力。
另外,行業正面對結構性成本上漲,明年將面臨毛利率受壓。不過,對擁有全面性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來說,表現可維持強勁勢頭,而聯合航空相信會受惠;給予目標價80美元。
Raymond James則預期,下半年航空客運需求將會由強勁轉為溫和,而油價跌勢會否持續亦不明朗。
雖然目前整體航空企業估值仍遠遠落後於標準普爾500指數,但今年以來,航空股的強勁走勢,已令部分偏淡的投資者卻步。

但該行同樣看好疫後國際航線帶來的貢獻,故將聯合航空目標價由72美元上調至76美元;評級為「跑贏大市」。

 國際業務起飛 聯合航空突破可期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