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競賽後來居上 強生價值再顯現︳美股推介
原本的強生擁有醫藥、醫療設備及健康消費品三大業務。
疫情爆發時,公司在研發疫苗上落後於對手,股價自然更加落後。
2022年,強生作出重整決定,將發展已成熟的健康消費品,分拆為Kenvue(美股代號:KVUE)獨立營運。
Kenvue於2023年上市後,強生更集中資源發展醫藥研發。
銷售勝預期 腫瘤藥領跑
強生最新一份成績表,第二季銷售237.43億
美元,按年上升5.8%,好過市場預期:按地區劃分美國市場貢獻銷售135.44億美元,增長7.8%。
其他國際市場有101.99億美元,增加3.2%;當中歐洲佔53.87億美元,增長3.3%;西半球市場(不計美國)銷售12.06億美元,下跌0.5%;亞太及非洲地區36.06億美元,增加4.4%。
按業務劃分,雖然有關新冠的藥品銷售欠理想,但受到Erleada、Carvykti、Darzalex及
Rybrevant/Lazcluze等多款腫瘤藥品、免疫學研發藥品Tremfya和Simponi,以及神經科藥品Spravato銷售帶動,創新醫藥銷售增4.9%,至152.02億美元。
其中腫瘤藥品在創新醫藥業務貢獻最大,有63.12億美元,增加24%;免疫學研發藥品銷售則倒退15.4%,至39.93億美元;神經科藥品20.51億美元,上升15.1%;肺高壓藥品銷售增加7.1%,至11.13億美元。
傳染病藥品8.03億美元,跌16.8%;心血管及其他藥品9.3億美元,增長4.2%。
醫療科技銷售貢獻有85.41億美元,上升7.3%,當中收購及資產剝離帶來2%正面影響;其次主要受惠電生理學產品、旗下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公司Abiomed,以及外科傷口療合產品所推動。
第二季毛利錄161.15億美元,增加3.4%;毛利率收窄1.5個百分點,至67.9%。經營溢利64.91億美元,上升12.9%;經營溢利率擴闊1.7個百分點,至27.3%。
純利錄55.37億美元,增長18.2%;純利率23.3%,提升2.4個百分點。每股攤薄盈利2.29美元,增幅18.7%。
撇除收購、剝離及匯兌等非經營性因素,第二季營運銷售按年上升4.6%。
股息繼續遞增
經調整經營溢利81.88億美元,減少2.6%;經調整經營溢利率收窄2.9個百分點,至34.5%。經調整純利66.99億美元,下跌2.1%;經調整純利率28.2%,收窄2.3個百分點。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2.77美元,跌幅1.8%。
第二季錄得自由現金流出62億美元,2024年同期有自由現金流入75.07億美元。有超過60年派息年年遞增的「股息王」,回饋未有令捧場客失望,季度股息有1.3美元。
管理層指,次季業績強勁,顯示出醫療科技及創新醫藥兩方面的多元營運實力;相信公司的產品組合及研發管道,可以在下半年繼續帶領業績增長。
預計在肺癌、膀胱癌、重度抑鬱症、牛皮癬、手術和心血管等領域,在監管規則容許下,繼續以變革方式改善人類壽命。
因應次季業績理想,管理層調高了全年展望預測,料銷售按年增長5.1%至5.6%,至介乎932億至936億美元,高於4月時預測的910億至918億美元。
營運銷售則介乎927億至931億美元,即上升4.5%至5%;經調整營運銷售增長介乎3.2%至3.7%,高於之前的2%至3%。
預測全年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10.8至10.9美元,增幅8.2%至9.2%;經調整營運每股攤薄盈利10.63至10.73美元,增幅6.5%至7.5%。
瑞銀上調目標價至190美元
因應次季業績強勁,瑞銀將強生目標價由180美元,調高至190美元,維持「買入」評級(見圖表)。
該行指出,雖然預期治療免疫系統疾病的
Stelara銷售將因競爭加劇而減少,但整體創新藥,以至醫療科技產品會維持穩健增長,下半年盈利預測有望上調。
Guggenheim則指,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有機會於秋季,對強生的膀胱癌藥品TAR-200開綠燈,最近又獲得該局批准用於重症肌無力治療的Imaavy,均為日後銷售增長添加動力,但考慮到部分產品專利即將到期,只給予「中性」投資評級,目標價167美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