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新樓現撻訂潮 何文田豪宅買家慘輸2,500萬離場

二手成交

廣告

新盤市况持續淡靜之餘,更有買家選擇「壯士斷臂」,寧可撻訂損手離場,盡快甩貨。市場人士指,內地通關雖有助帶動樓市,但資金未必會即時流入, 對樓市復甦不會即時見效。 

美國聯邦儲備局再加息0.5厘,香港最優惠利率跟加0.25厘屬市場預期,短期樓價仍有下調壓力。

另一方面,本港防疫措施進一步放緩,經濟逐漸復常,與內地免檢疫通關更添憧憬,若通關利好消息儘快落實,將會有助提振經濟。

代理預料,2023年首季樓市或有回暖跡象,成交量有機會由谷底稍為回升,重現「小陽春」。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君柏買家撻大訂

不過,12月主要新盤共錄逾10宗取消交易或撻訂,最新一宗來自長實集團(01113)及帝國集團合作的亞皆老街新樓君柏。

根據一手成交紀錄冊顯示,屋苑第5座18樓A室,實用面積1,624平方呎,原於2017月9日以3,957.7萬元成交,買家當時採「先住後付」付款方法,惟買家已取消交易,估計逾五年來已合共繳付樓價約33.75%,是次撻大訂料已遭發展商沒收,估計涉資1,335萬元。

「先住後付」是一種延長成交期的付款方法,通常適用於豪宅單位或獨立屋等大單位。

當買家簽署買賣合約時,需要先付樓價若干成數的訂金,剩餘金額則需於指定年期過後繳付,讓買家不用即時供款,便可入住單位。

「先住後付」最吸引人之處,是買家可以小部分首期去置業,並且有較長的時間去安排餘額資金。

雖然大部分先住後付入住期間所繳付的金額,能夠在樓價中扣除,但買家仍需要更仔細財務規劃,才能完成整個付款程序。

更甚的是,是次買賣中買家需付樓價30%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辣稅」,合共涉約1,187萬元。

換言之,相關買家今次退場,遭殺訂金額和當年的「辣稅」支出,料合共涉約2,522萬元。

根據當年君柏買賣文件顯示,登記買家姓王(Wang),雖然持有香港身分證,但報住地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估計為「新香港人」。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2023年中樓價再跌1成

今時今日,花2,522萬元,足夠購買藍籌屋苑鰂魚涌太古城一個「樓王」級的三房套房單位。

最近太古城的成交個案中,一個美菊閣中層A室,實用面積1,114平方呎,三房套房連工人房間隔,座向東北,望東九龍海景,以交吉形式2,100萬元沽出,呎價18,851元。 

利嘉閣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認為,近期新盤交投市况下滑的勢頭加劇,部分財力不足或受自身問題影響的買家,寧願毅然「斬纜」取消交易或撻訂。

他估計,2022年總體新盤取消交易或撻訂數字,與2021年全年相若,即維持在約465宗水平。

即使是中小型單位,一樣有撻大訂個案。位於將軍澳日出康城9C期OCEAN MARINI,11月錄得一宗撻大訂,為第1B座26樓B室,實用面積547平方呎,屬兩房間隔,原於2020年4月以937.5萬元沽出。

惟單位已終止買賣合約,料買家遭沒收樓價20%的訂金、即損失約187.5萬元。

不過,單位翌日再以937.5萬元成功再沽出,呎價17,139元。 

另外,屯門帝御•金灣亦錄一宗撻大訂個案,料買家遭沒收樓價15%訂金。

涉及單位是3座8樓19室,實用面積487平方呎,兩房間隔,單位原於2020年8月以682.01萬元沽出,買家選用建築期付款計劃,要在發展商發出入伙通知信後起14天內,支付餘下樓價的85%,惟單位11月初已終止買賣合約,涉約102.3萬元。 

仲量聯行日前發表香港樓市回顧及展望,該行香港主席曾煥平預期,2023年中小型住宅資本價格將再下跌10%;豪宅價格則會下跌5%至10%。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發展商須折讓促銷

他解釋,置業需求疲弱,導致已落成的貨尾單位於9月急增至14,700伙。發展商要增加折讓幅度以促銷,近期推售的新盤,已較同區的二手單位均價低約7%至13%。

他又認為,雖然目前內地的防疫措施有放寬跡象,但經濟仍然有待復甦;加上受到中美角力等不同因素影響,所以內地通關雖有助帶動樓市,但資金未必會即時流入,對樓市復甦不會即時見效。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則認為,來年市民對樓市的關注點,將不會繼續纏繞在息口問題上,早前持觀望態度的買家,會相繼入市。

而現時市場聚焦於內地逐步放寬防疫措施,而香港亦達致變相「0+0」,兩地人流物流,以至經濟商業的流動都會加快,對香港經濟復常絕對有幫助,同時亦可提振樓市。

新香港人轉買中小型單位

上文提到,亞皆老街新樓君柏取消交易的買家疑似為「新香港人」,他們的購買力及持貨力,備受市場關注。

另一個「新香港人」的置業取態,是開始轉為主攻銀碼較細的中小型住宅;再者,他們鍾情的物業位置,亦不一定是一些最核心或指標性的地區和物業。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印花稅負擔與首置港人看齊

另一方面,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其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

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

政策令優秀人才及具實力的高端人口來港,相關人士大有可能成為豪宅市場的買家或租客,從而刺激他們對香港住宅的需求。

其中一宗是位於大嶼山東涌。美聯物業高級分區營業經理李錦榮表示,東涌東環2B座中低層3室,實用面積479平方呎,兩房間隔。

原業主屬外籍人士,因決定離港回國,叫價720萬元放盤,及後累減100萬元或約14%,以620萬元易手,實用呎價12,944元,買家為新香港人,並以首置名義入市。

原業主於2015年,以607.3萬元購入,持貨約七年,賬面獲利12.7萬元或約2%;惟計及使費後,料明賺暗蝕18萬元或約3%離場。

「新香港人」成為近年香港樓市的生力軍。每年平均有近80,000名新香港人,從內地來港定居,當中估計不少屬月入30,000元或以上的專才。

他們部分在港住滿七年,取得永久居民資格後便會買樓,成為樓市重要購買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