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 資料圖片

父母年紀大 還值得買保險嗎

保險

廣告

當父母年事漸高,子女往往開始思考一個既現實又敏感的問題:是否應為年長的父母購買保險?這不僅是財務上的考量,更牽涉到對家人的愛、責任與未來的規劃。

許多家庭曾面對類似情境——父母突然患病入院,子女一方面擔憂萬分;另一方面,醫療費用高昂,又需應付突如其來的開支,工餘時間更要抽空照顧父母,更是心力交瘁。
這樣的經歷令人深思,保險是否能成為一項預先部署的工具?最少在財務上可減輕壓力,不用為醫療費而奔波。
然而,現實往往不如理想。隨著父母年齡增長,投保的難度亦隨之上升。
首先,很多保險產品其實有投保年齡上限,例如住院現金或意外保險,一般年齡上限都是介乎60至65歲;有個別計劃可伸延至70歲,甚至75歲。
至於醫療保險,傳統上投保上限為65歲,但目前有自願醫保計劃,投保年齡上限可延長至80歲。

惟80歲至100歲只接受續保申請,故逾80歲後的長者,要投保會有難度。
其次,醫保或是危疾的保費,會因年紀大而顯著提高,就算沒有醫療通脹,保費還是年年增加,60歲後的保費加幅尤其大。
最後,健康狀況亦會影響承保機會。許多年長人士患有慢性疾病、曾經住院或長期服藥,這些情況可能導致保險公司額外加保費、不保個別疾病,甚至拒絕承保。
確實,病歷只會有增無減,60歲後買醫保或危疾保險,仍然能用正常的保費投保的個案其實不多。
若從性價比的角度看,雖然每年繳交如此昂貴的保費,但未必能得到全面保障,似乎並不太划算。

所以子女若然真的想為父母添置保險保障,其實應該及早規劃。惟時間不能逆轉,若然父母真的年事已高,是買還是不買呢?
其實問題的核心,或許不應是「買還是不買」,而是如何「聰明地買」與「妥善地準備」。
首先,與其執著於尋求一份能覆蓋所有項目的「完美」保單,不如將焦點放在建立一個家庭醫療儲備金上。
這筆專款專用的資金,可以作為第一道防線,應付父母日常的醫療開支、保單不保的項目,或是突發但未達到理賠門檻的費用。

自願醫保提供新病症保障

其次,在保險的選擇上,應更具針對性。例如,即使父母已有慢性病,自願醫保計劃雖然可能將「已存在疾病」列為不保事項,但它依然能為將來「未知」的新病症提供保障,而且保證續保至100歲。

此外,長者意外風險較高,跌倒骨折個案屢見不鮮,目前市場上有專為長者而設的意外保,保費也相宜,核保亦相當簡易,能有效轉移因意外所引致的財務衝擊。
事實上,保險的真正意義,是風險轉移,將一個家庭無法預測、足以引發危機的巨額醫療賬單,轉化為一個可預算、可管理的固定支出,故不應只停留於計算「性價比」上。
與其獨自糾結是否為父母投保,不如與父母及兄弟姊妹坦誠溝通,共同評估家庭的經濟能力和風險承受水平,再決定如何分擔這份責任。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