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未到已見異動 |傅允軒專欄

債券

廣告

在歷年美國債務上限談判鬧劇之中,2011年是最接近債務違約的一次。雖然那次最終一如既往通過提高債務上限,但就在談判結束之後,美國信貸評級被調低,引發全球股市大跌。

這一段歷史,筆者至今歷歷在目,其中一個原因,是筆者親眼目睹美債當年是如何「屈機」。

就在標準普爾調低美國信貸評級後,全球投資者的第一個反應竟然就是蜂擁買入美債,10年期美債孳息率在不足一個月時間,由3厘跌至2厘(部分跌幅是在美國信貸評級被調低前錄得),這令筆者得出一個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的結論:如果連美債都信唔過,那信得過的還是只有美債。

12年眨眼過去,美國又再面對相同的輪迴政治show。這是美國在懸峙國會中常見的局面,只要將人物、數值及事件稍為更改一下,12年前的舊聞就可變成新聞重發,今次有意調低美國評級的不是上次的標普,而是惠譽。

圖片來源:patreon@EDfat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