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

開西裝店 售小提琴 賣手造眼鏡 3個90後創業個案 個個速回本 | 90後創業

創業

廣告

90後一直被冠上負而的印象,其實和每個年代都一樣,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而當中更有不少人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以下三位便是例子!

90後棄年薪80萬工作 20萬開西裝店 兩個月回本 | 90後創業 | 創業個案 | Startup

【90後開西裝店 】「90後」的Benjamin畢業後從事保險工作,高峰期年薪可達80萬元,惟因喜愛西裝,遂決定放棄高薪工作。他聯同「80後」的時裝設計師Yen,2015年開設西裝店Fascino Bespoke,為顧客度身訂造西裝,年初至今每月營業額數十萬元。
撰文:陳谷怡  |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自小喜愛西裝

Benjamin自小便喜愛西裝,畢業後從事保險行業,每天穿西裝上班,慢慢開始注重西裝的設計。

他發現傳統西裝師傅有很好的手藝,卻不太了解西裝潮流,無法製作出具有時尚設計風格的西裝。

2015年他聯同Yen開設西裝店Fascino Bespoke,並與傳統西裝師傅合作,期望融合精湛手藝及潮流元素,為顧客度身訂造西裝。

創業初期,Benjamin和Yen各有正職,只利用放工和週末的時間,以兼職方式接單。由於沒有實體店,兩人會到顧客家中、辦公室、快餐店或咖啡廳替其度身。

眼見生意不錯,Benjamin便放棄當時高峰期年薪80萬元的保險工作;Yen亦辭去時裝設計師的工作,兩人合資20萬元,在2016年租入尖沙咀一個僅約30平方呎的店舖。

西裝店主打年輕專業人士

由於累積了一定的客源,開店兩個月便回本,信心因而增加,開業幾個月後便兩度換舖,搬到同區約500平方呎舖位。現時超過一半顧客在中環上班,因此正計劃在中環增設一間店舖。

現時Fascino Bespoke生意已漸上軌道,年初至今每月銷售40至50套西裝,月均營業額約數十萬元。

Fascino Bespoke的西裝每套售價2,680至40,000元。西裝款主打英國及意大利的設計風格,有過萬款西裝布料提供選擇。

主推意大利西裝

Benjamin表示,現時主推意大利款式的西裝,因為當地天氣較為炎熱,西裝設計適合香港天氣。

同時,西裝會採用沒膊墊的悠閒設計風格,除上班外,亦適合週末等不同場合穿著。

Fascino Bespoke目前可提供過百款不同花紋的西裝內層布料,包括外國海報圖案及彩色波點等;另外,提供逾十款自家設計的圖案。

Fascino Bespoke的西裝設計吸引不少年輕上班一族,主要顧客群是律師、會計及金融界等行業的年輕專業人士。

訂製一套西裝需時約四至六個星期。Yen表示,他們會先根據顧客的需求,初步製作西裝供試穿後才作精細修改。

除提供西裝訂造外,Fascino Bespoke亦售賣恤衫、皮鞋、眼鏡、領帶及袋巾等配件,打造一站式男士服裝店,配件銷售佔生意額約三成。

邀師傅合作被拒十次

 

兩人坦言,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尋找與傳統西裝師傅的合作。

Benjamin和Yen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到一位手工精湛的傳統西裝師傅,誠邀與其合作,惟師傅認為年輕人三分鐘熱度,前後拒絕了十次,最終才被兩人的熱誠打動。

現時西裝生產交由師傅主理;Benjamin和Yen為顧客量度尺寸及了解裁剪要求,然後與師傅溝通。

目前,本港有逾千間西裝店,行業競爭十分激烈。他們認為Fascino Bespoke的優勢是提供上門度身和試身服務,並且注重與顧客的交流。

「考慮到不少顧客工作繁忙,我們現時會為工商區的客人提供免費上門度身和試身服務。」Yen說。

Benjamin表示,他曾是一名訂製西裝的消費者,發現一些西裝店舖只是拿幾本布書讓客戶自行選擇布料,缺乏交流;而他們注重對顧客需求的了解,並會教授西裝製作工藝等知識。

Fascino Bespoke有兩成來自海外訂單,包括日本、澳洲及芬蘭等地。

「接到海外訂單,我們會先問客人的尺寸,西裝製成半成品後寄給他們試穿。根據客人拍攝的試穿照片及要求,再將由海外寄回香港的西裝作精細修改。」Benjamin說。

西裝保養貼士

Yen表示,很多顧客不清楚如何保養西裝,會濕洗西裝導致變形,因此Fascino Bespoke向顧客送上感謝卡,背面列明西裝的日常保養貼士,包括以下幾點:

(一)由於西裝穿過後局部位置會受張力影響變形,只要讓其適當的休息就能恢復,故建議一套西裝不要連續穿兩天以上;

(二)每套西裝需要每季約清洗一次,質地佳的羊毛西裝只要掛起,皺褶會消失,毋須要燙壓。

(三)西裝含毛量高,當衣服特別髒時,應送往乾洗,切忌水洗,以防止出現變形、縮水或褪色等問題。

90後推香港製造小提琴 3萬元創業 未夠一個月回本 | 90後創業 | 創業個案 | Startup

【香港製造小提琴】還記得小時候在「我的志願」一項,你填上了甚麼職業?90後樂器店「弦族」創始人之一Don小時候的志願是警察,而合夥人Danny更坦言原本只想平淡過一生。一次在樂器店打工的經歷,令他們萌生開小提琴店的念頭。初創業時投資3萬元,不足一個月已經回本,現時最高銷量更試過一個月賣出過百把小提琴!讓我們聽聽這兩位熱血青年的創業故事!

撰文:Cheryl |圖片: DayDay、由受訪者提供

由樂器打工經驗產生興趣

Don從小到大的夢想是當警察得志願。但由於成績不理想,以及考慮到上班時間不太適合自己。

後來就去了老師的樂器店做「打雜」,開始慢慢接觸到小提琴和有關小提琴的知識,從而慢慢產生興趣。

而Danny 創業前還在讀書,亦曾在樂器批發商公司打工,從而得到不少接觸小提琴和其他樂器的機會,在拉樂團認識Don,畢業後就與他一起創立「弦族」。

想做一件值得回億的事

當時有一套電影上映,有一句對白令Don印象很深刻:「不想到關燈的時候連一件值得回憶的事都沒有。」

所以Don想在自己還年輕有本錢的時候,做一些到自己老了就未必再有機會做的事。聽到Don這樣說後,Danny一口氣爽快答應。

創業這個念頭,來得即興,但絕不兒戲。

創業初期資金短缺

創業最困難的是建立一個客戶群。Don和Danny坦言自己並不是出身於名校,亦沒有認識太多人。

而且兩人不是富二代,沒有人會給他們資金做生意。所以開初並沒有太多資金。兩人合資3萬。這一筆錢,主要買貨、租金和店內擺設。

香港地寸金尺土,於是兩人四出尋找租金合符預算的店舖,同時亦搜索便宜的擺設。

當時在Megabox找到便宜貨,二人在八號風球冒著大雨合力把沙發抬回店。

第一批貨5個月內賣光

至於貨源,Don去到內地拜托從小看著他長大的造琴師傅給他一些貨源,能讓他帶回香港轉售,並承諾在半年內可以賣掉,如果賣不完也會想方法把錢還給他。

於是師傅給了他大概十多把小提琴。很幸運地,他們最終在4到5個月內就賣掉所有的琴。

創業首兩年「無糧出」

自2013年創業後,Don同Danny都各自出面有兼職工作。弦族開業後第一個月已經回本,但他們聲稱首兩年創業基本上是「當義工」,沒有工資。

因為他們很清楚,雖然公司明明在賺錢,但因要讓資金更加充裕以及確保有足夠的錢去買下一批貨,一分一毫也不能動。

為了生計 兼顧生意同時當兼職

為了要「開飯」,Don曾到茶餐廳當「外賣仔」,因為茶餐廳包早、午兩餐之餘又能賺外快,下午到晚上的時間Don就跑去教琴。

而Danny本身有讀設計的底子,於是不停接Freelance,無論是設計海報還是網頁,只要有錢賺,無論多或少Danny都願意接Job。

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就這樣咬緊牙關持繼續了一年半。

「創業要從最基本信任開始。」Danny說。一開始每一單買賣都賺到不多,為下一單交易舖路。能回本,賺少少就已經很滿足。

最窮戶口得70元 妻子仍默默在旁支持

Don表示能從創業最困難時期挺過來,最感激的是一路上有太太Linda,陪伴著他經歷過人生的高山低谷。

這個世界很現實,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沒有了它很多事情都做不到,包括基本的三餐溫飽。

但Linda似乎不是這樣想。

她曾經跟Don說過一句話 :「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為他在工作上,打了一支強心針。在他銀行戶口只剩70元、三餐溫飽都成問題的時候依然不離不棄。

最高銷量一個月賣出過一百把小提琴

一開始其實生意有九成是靠朋友支持,後來朋友又把弦族介紹給他們的朋友。慢慢開始就形成了一個生態圈。也有不少樂器老師的支持。

現時弦族業績穩定了下來,每月收入大概8至12萬,最高銷量試過一個月賣出超過一百把小提琴。

17年開始銷售本地製作

弦族在之前亦參加過一些樂器展,開始慢慢接觸到一些海外客戶,收到一些海外訂單。逐漸多了一些未經預約的客人,有時週未也有好一些媽媽帶子女來選琴。

2013年剛營業時弦族主要售賣內地琴,在2017年在銷售內地和歐洲琴同時亦開始銷售本地製作 ,貨源由拉小提琴認識本地製琴師郭雋晅(Corvus)提供。

努力為「Made in Hong Kong」推廣

現時主要收入來源, 是內地及歐洲琴,銷售情況來說,香港琴賣得比較少。

Danny坦言如果要推廣本地製作的小提琴其實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它卡在中間。

卡在中間的意思是論價錢,它不及中國內地的琴價錢便宜; 但價錢亦不會像一些頂級的外國琴貴。但仍然需要為它努力推廣,不然它很難在提琴界獲得認可。

現在通常會拍一些不同的影片,去推廣本地製作。亦會去拜訪不同的音樂界前輩,讓他們試試弦族的產品,再給他們一些意見。

很多人的既定思想,不一定是小提琴,可能是手袋、汽車甚至乎手錶,都會覺得外國產品,「來佬貨」信譽良好,亦較優秀。

Don則認為很多人只是還未有機會或渠道去嘗試本地製作。在一些國際樂壇、比賽上,香港暫時還未有一個亮點,所以會有一定的難度。

現時弦族的宣傳策略是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並組織一些團隊去拍影片去增加暴光率。

提供貼心的售後服務

Don和Danny希望他們的客人在感到舒適的情況下購物。所以亦致力於做售後保養,透過一些短片教學,令客人在買琴後的事情都是很清晰。

這是現時市面上是較少有樂器店有提供這樣貼心的服務。

兩位創始人表示雖然在這一刻未能做到,但他們的長遠目標是到德國的法蘭克福市和美國參加展覽,衝出香港把「Made in Hong Kong」宣揚出去。

Don和Danny並肩作戰進入第五年,Don笑說自己是進攻型,喜歡嘗試新的事物,覺得嘗試了才知道那個想法行不行得通。

而Danny自己是防守型,比較少冒險。有時Don太進攻時,Danny會拉住他,希望他能三思才行動。

因為兩人性格不一樣,互取所需,才能產生這一個完美組合,互相鞭策,往成功創業路上扶持著前進。

返工首日即祼辭創業 90後賣日本手造眼鏡 月入逾30,000元 | 創業淘金 | Startup

【創業淘金】「90後」的經濟學碩士Jonathan,鍾情於日本手造眼鏡,於是2013年在旺角區舊商廈開設手造眼鏡店The New Black Optical。創業資金約30,000元,開業兩個月回本。現時,他在同區租下一個面積1,000平方呎店舖,今年公司平均每月營業額約80萬元,而Jonathan月均收入逾30,000元。

撰文:陳谷怡 |圖片:受訪者提供

一邊讀碩士 一邊賣眼鏡

Jonathan修讀大學時,曾想購買一副心儀的眼鏡,惟價格較貴,他靈機一動,先在網上尋找同樣有興趣的人士,然後一起以團購方式向零售店訂購一批眼鏡。

最終Jonathan以八折價格購入心儀的眼鏡,因而發現眼鏡行業的商機,遂開設網店銷售眼鏡。

大學畢業後,他找到一份銀行工作,剛巧又獲取錄入讀經濟學碩士,於是返工第一天便辭職,然後開始一邊讀碩士課程,一邊賣眼鏡。

 

30,000元創業  兩個月回本

2013年4月,Jonathan投資約30,000元,正式創立眼鏡店The New Black Optical,租入旺角舊商廈約200平方呎舖位,兩個月便回本。

開業初期,The New Black Optical主要銷售機器製作的眼鏡,經營一段時間後,才慢慢取得日本手造眼鏡的貨源。

手造眼鏡由日本職人手工製造,Jonathan認為不僅品質好,亦有奢華的感覺,十分鍾情於此類眼鏡,並開始逐步引進不同品牌的手造眼鏡。

邀藝人作宣傳

Jonathan表示,手造眼鏡價格並不便宜,不過由於當時鋪位所處的環境不太理想,令不少顧客懷疑眼鏡的品質。

為了增加顧客的信心,他斥資邀請藝人徐天佑,為眼鏡拍攝宣傳照。「發放了這輯宣傳照後,不僅消除客人的疑慮,眼鏡銷量亦大增,效果非常理想。」Jonathan說。

隨引進的眼鏡品牌愈來愈多,2015年Jonathan在同區換了一個約1,000平方呎的店舖,並且租用一個200平方呎的貨倉。

The New Black Optical成立至今約四年,今年月均營業額約80萬元;其中約30,000元支付予Jonathan作為月薪。

公司最主要的支出為採購貨品,佔總支出約七成,其他支出包括人工、租金及宣傳費用等。

售賣逾30個眼鏡品牌

The New Black Optical目前以售賣手造眼鏡為主,引進逾30個品牌,當中九成均為日本品牌,包括金子眼鏡、BJ Classic Collection、Dita及Thom Browne等;餘下一成是美國或德國品牌。

The New Black Optical引進的不少眼鏡品牌都是由Jonathan赴日本洽談而來。他指出,一些大品牌經過多次洽談,才拿到代理權。

日本大品牌對代理商的舖位大小及門面有要求,故當初決定搬新舖,也是希望拿到更多的品牌。

定價方面,Jonathan稱,通常會參考供應商的建議零售價。

由機器製作的眼鏡價格最便宜,約1,000多元,而一般手造眼鏡價格介乎2,000至3,000元;較貴的手造眼鏡售價約7,000至8,000元。

網上平台做宣傳

Jonathan主要利用Facebook等網上平台做宣傳,亦會請符合公司形象的藝人及模特兒拍攝宣傳照,並藉此為客人展示佩戴眼鏡後的效果。

以往他認為手造眼鏡主要適合男性,因此聘請男藝人和男模特兒擔任代言人,舊舖近九成客戶是男性。不過自從邀請女藝人蔣雅文拍攝宣傳照後,吸引了不少女性顧客,便積極開拓女性市場,目前約有一半顧客為女性。

談及行業競爭,Jonathan表示,創業初期,市場上只有四至五間日本手造眼鏡專賣店,現時增至十幾間。

他認為The New Black Optical優勢是存貨齊全,一款眼鏡約有50至60副存貨,能立刻供貨給顧客。

「由於手造眼鏡價錢較貴,一般店舖都會把眼鏡放在櫃裏,由職員拿給客人試戴,而The New Black Optical採用開放式的形式,讓客人任戴任試,希望為客人營造無壓力的試戴環境。」他補充。

日本手造眼鏡獨特

Jonathan表示,日本手造眼鏡的原材料為「賽璐珞」,較一般膠製眼鏡有光澤、通透及耐用。

因為該種物料熔點低,在製作過程十分易燃及變形,故必須用手造。歐、美國家因為易燃問題,已因禁止出產「賽璐珞」,日本成為唯一仍使用「賽璐珞」的國家。

另外,每位日本職人每月最多只可造200副鏡框,製成的鏡框通常先分銷給當地,再外銷給其他國家,所以容易出現斷貨的情況,令手造眼鏡售價較一般眼鏡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