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生活 資料圖片

@N1MALX:非人生活

品味生活

廣告

作為一名在拍賣行工作的藝術專業人員,筆者的日常工作大多圍繞作品估價、留意市場趨勢與籌備拍賣。然而,藝術始終不僅止於市場層面。對筆者個人而言,最深的熱情在於策展:如何透過展覽構思,組織藝術家們的創作,引導觀眾步入一個能夠觸動思考與感受的空間。這正是筆者在策劃9月開幕的《@N1MALX:非人生活》中,最感自豪的部分。

這次展覽,筆者邀請並委託近30位藝術家創作全新作品,藝術家包括石家豪、楊學德、周俊輝、黃進曦、謝炎安、Michael Lau、徐沛之、林海峰、Eric So、Kenny Wong等,籌劃如此大型展覽,對筆者來說既是一段寶貴的挑戰,也是一次令人無比振奮的實踐。展覽名稱「@N1MALX」,是源自英文「Animal」(動物)的變形書寫,並融入數位代碼的冷冽質感。「X」象徵著未知與可能的疊合,寓意不同生命在同一星球並存交錯的複雜關係。

挑戰人類中心視角

副題「非人生活」則直指展覽的核心——挑戰人類中心的視角,邀請觀眾暫時拋開習以為常的自筆者尺度,嘗試以動物、甚至其他非人生命的感知,重新理解我們所謂的「生活」。

在文化史中,動物一直是形象與想像力的重要源泉。
從拉斯科洞窟的原始壁畫,到中國12生肖的象徵體系;從莊子的鵬鳥哲思,到奧威爾以動物為角色的政治寓言,動物始終替人類提供另一種尺度的反思。
進入當代,面對氣候危機與生態失衡,「非人」視角更不只是哲學上的修辭,更是一種迫切倫理提問:我們能否放下以人類為絕對中心的習慣,在多物種的共存網絡中,為自己重新定位?
展覽一大亮點是黃進曦的《信仰的力量》。畫作以童年回憶中的特攝角色為靈感,透過畫中人物,將霸王龍投影化為守護力量的場景,呈現純真信念與現實思索之間的張力。

超越物種界限世界

另一精彩之作是謝炎安的《三粒星星》,作品取材自2024年首對於香港誕生的大熊貓龍鳳胎,結合流行文化元素、家庭日常空間與個人經驗,既記錄集體見證的溫情時刻,也折射新世代與自然、媒體互動的關係。
筆者誠摯地期望,觀眾能以開放與柔軟的心,走入這個超越物種界限的世界。
當我們重新想像並傾聽非人生命的微聲,也許會發現,那遺忘的,不只是動物,而是人性深處被遮掩的部分。

撰文:鄧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