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富林百里 奉「烏龜哲學」鑄就傳奇
1949年,林百里出生於上海,一歲時隨父母因戰亂遷徙至香港,在調景嶺的貧民窟中長大,生活艱辛沒有擊垮他,反而磨練出他堅韌不拔的意志與謹慎謙遜的性格。
香港長大無緣入港大
出生於上海,成長於香港,林百里認為,香港華洋雜處,中西交融的環境,對他影響很大。他就讀的德明中學,是台灣國民黨在香港設立的學校,十分注重中國教育,林百里喜愛聽老師講四書五經、吟詩作對。
後來因香港大學入學考試失利,林百里轉而以香港僑生身分考入台灣大學電機系,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
在校期間,他與同窗好友溫世仁共同設計出台灣第一部電腦;畢業後,他先後在三愛電子擔任總工程師、廠長,穩打穩紮積累了實戰經驗。1973年他與溫世仁等人合夥創辦金寶電子。
然而,1987年,金寶電子平鎮廠一場大火,損失高達6億元新台幣,林百里為此負責而離開公司。
1988年,他與梁次震等人創立了廣達電腦,初始資本僅3,000萬元新台幣。
創業初期,他們經常背著重達十幾磅的電腦,連同打印機一起,跑遍歐美各地拜訪客戶,談好業務馬上打印合同。
推崇穩健步伐避免冒進
為了省錢,他們住簡陋的汽車旅館,白天四處奔波展示產品;晚上還要核對訂單與報價。就這樣,廣達團隊贏得了信任與訂單,最終成就廣達在199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
對廣達,林百里奉行中國哲學。他深信「務本」是最佳策略。「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意即基本工夫沒做好,放眼世界也是錯的。
這就是他著名的「烏龜哲學」:「烏龜都是按照目標,一步一步往前走。」他推崇穩健、低調和持續累積的步伐,避免冒進。
林百里堅持「慢就是快」,寧願放棄一些短期訂單的誘惑,也要保障品質與技術。也正因如此,令廣達在每一次週期性下行時期,都能有足夠的現金流來緩衝,從而獲得增長空間。
廣達成立前十年,他不參展、不接受採訪,也不分心,全心專營本業。到1997年,廣達終於接到美國戴爾(Dell,美股代號:DELL)的訂單,更擊敗當時參與角逐的十幾家對手。
憑AI超級電腦晉身首富
1998年,廣達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首度突破百萬部,到2001年躍居全球最大筆電製造廠。
除了艱苦創業的精神外,廣達之所以能從一眾代工廠中脫穎而出成為龍頭,甚至在人工智能(AI)時代持續領先,有賴於林百里獨特的經營哲學與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他預見產業趨勢並及早布局,早在2002年就將生產線轉移到內地,降低成本,鞏固競爭優勢,而當時許多企業仍在觀望。
1999年,廣達股票掛牌上市後,林百里認為雲端將會取代筆記本電腦,因此在2000年後著手發展雲端業務,至2006年與Google合作,拿下第一筆雲端生意。
近年來,林百里積極投入AI超級電腦研發,與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行政總裁黃仁勳建立深厚合作,成為AI伺服器領域的關鍵供應商。
林百里花了八年時間研發,終於在2024年推出了廣達的第一部AI超級電腦「GB200」。其身家在數年內水漲船高,達到117億美元,穩坐2024年台灣首富之位。
在2024年的公司年會上,他表示,廣達在AI領域已經深耕八年,這是一場「八年磨一劍」的戰鬥。
本打算70歲退休「雲遊四海」,他卻因為對AI的濃厚興趣,決定再幹十年,把自己的後半生奉獻給AI,「AI太好玩了,我要做到80歲!」
林百里在台灣讀大學時是攝影社社長,尤其喜歡拍攝中橫公路的湖光山水,近年還辦過個人攝影展。林百里說:「做電腦是我的興趣,但也喜歡中國書畫、西方、法國18世紀的傢具等。」
廣達總部對面就是林百里私人美術館「廣雅軒」,內有藝術藏品逾2,000件,其中尤以張大千與宋代美學的藏品最出名;近年還加上齊白石、李可染、傅抱石等名家。
據了解,林百里收藏張大千作品至少70幅,從水墨畫作到書法均有。
林百里曾於2005年罹患肺癌,並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後他積極調整飲食,成功抗癌至今未復發。康復後,除了繼續深耕科技產業外,他也對文化藝術的投入,以及對公益事業的推動,視為人生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