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智行

清華學霸強強聯手 小馬智行Robotaxi搶先落地

品牌故事

廣告

自動駕駛開發商小馬智行(美股代號:PONY)在美國上市僅半年,今年5月就有消息指,該公司已以保密形式申請來香港上市,料最快今年香港掛牌。這間公司的創辦人是兩位來自清華大學的「大牛」。

2024年11月27日,小馬智行迎來歷史時刻——在納斯達克敲鐘了。
創辦這間公司的兩位清華校友,一位是首屆清華「姚班」(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畢業,曾被譽為「編程第一人」,有「樓教主」之名的樓天城。
他癡迷於電腦競賽,連續11年居於國際編程比賽(TCO)選手總積分榜第一位。對於創業和比賽,他都熱情十足。

小馬智行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從無到有與豐田結盟

另一位則是清華畢業後,拿到史丹福大學博士學位的彭軍,曾在Google工作七年,負責後端開發和前端廣告系統。
時間回到2016年,彭軍和當時剛入職百度半年的樓天城碰撞出創業火花,隨後,小馬智行在矽谷成立了。
2017年上半年,小馬智行在美國組裝出首輛測試車;6月,獲得美國加州路測許可證開始路測;同年下半年,在廣州開設辦公室,並對廣州政府承諾在2018年春節前,做出可讓南沙市民體驗的自動駕駛車隊。
當時,小馬智行在廣州只有不到十人,但依然舉全公司之力,加班在春節前完成了承諾。
小馬智行的技術目標是打造適用於不同車型及場景的「虛擬司機」(Virtual Driver),同時布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乘用車智能駕駛(POV)三大業務。

經歷從無到有,有基礎的自動駕駛技術後,小馬智行獲得了重要的投資者——全球最大的車企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美股代號:TM),雙方於2019年建立戰略合作。
2020年初,豐田宣布領投小馬智行4.62億美元,此後持續為小馬智行提供Robotaxi車輛。

馬不停蹄擴大朋友圈

2022年底,北京和廣州陸續出台Robotaxi的商業化試點政策,基於之前的技術積累和路測數據,小馬智行成為内地首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取得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許可的自動駕駛公司。
到2023年4月,小馬智行在廣州首次進行了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載客測試,開始啟動規模化的商業化。

小馬智行內部預計,2025年Robotaxi有望實現單車營運盈虧平衡,毛利轉正。
為了加快實現這個目標,去年的小馬智行,正在馬不停蹄地擴大「朋友圈」。
2024年4月,小馬智行與豐田中國、廣汽豐田成立合資公司,開展首款鉑智4X Robotaxi車型的共同研發和生產規劃,預計2025至2026年向一線城市投放逾千輛Robotaxi。
接下來的12月,小馬智行又宣布與廣汽埃安進行Robotaxi戰略合作,雙方將進一步合作研發具商業運營競爭力的Robotaxi規模化量產車型,共同推動全無人Robotaxi量產商業化落地。

不過,營運能力仍然是Robotaxi規模化和商業化的關鍵,對於小馬智行這樣一家技術型的公司亦是極大的考驗。
回顧過去八年多創業歷程,彭軍坦言,「創業永遠是難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挑戰。」他說,創業初期挑戰在於研發、招人才、尋找合作夥伴,而如今的挑戰是量產和大規模投放。
今年4月上海車展期間,小馬智行首次展出公司與豐田、北汽、廣汽等車企合作的第七代車規級自動駕駛系統方案,據彭軍透露,新一代系統可以降低成本七成。
彭軍說,成本下降是小馬智行接下來兩年最核心的目標,把單一車輛做到至少不虧錢,這樣就可以繼續擴大規模。

與此同時,小馬智行正加速商業化落地。彭軍指出,「2025年是Robotaxi量產元年,也是小馬智行Robotaxi量產計劃——昆侖計劃成果落地的一年。」

夥Uber車隊中東試行

5月6日,小馬智行宣布與Uber(美股代號:UBER)達成戰略合作,其Robotaxi服務和車隊將在今年下半年接入Uber平台。計劃今年在中東市場率先啟動合作,未來將逐步擴大至更多國家及地區。
根據小馬智行規劃,2025年底其Robotaxi車隊將達到500至600輛;2026年上半年有望破千輛,下半年達到2,000、3,000輛;未來三到五年,實現數萬規模,那時候也是公司離盈利不遠的時候了。

小馬智行今年首季虧損4,298.8萬美元;去年同期則蝕2,059.8萬美元。對於公司的盈利節點,彭軍預計會在2028年、2029年左右到來。

小馬智行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