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萬億未來網約車市場 曹操出行Robotaxi成突圍關鍵
GTV位列前3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總交易額(GTV)計算,曹操出行自2021年起連續位列內地網約車平台規模前三位;2024年躍居行業第二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網約車業務版圖已擴展至136個城市,按年新增85城。
公司全年營業額錄1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37.4%;毛利率從2023年的5.8%,上升至8.1%,盈利能力持續優化。
有別於同業的是曹操出行不搞低效「內捲」,而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
2015年,滴滴與快的合併,橫掃市場90%的分額,網約車巨頭們燒錢補貼搶佔市場的混戰中,吉利看到了未來汽車行業四大趨勢: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
為了從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曹操出行作為吉利布局 「新能源汽車共享生態」的戰略性投資業務誕生了,最初以「曹操專車」之名在寧波上線公測。
與其他平台不同,曹操出行從一開始就實行統一管理,以「公車公營+認證司機」模式營運,令用戶體驗統一車型,招聘專職司機統一培訓,有底薪和管理,保障了服務質素。
2016年曹操出行迎來網約車新政,順勢推出「綠色公務」業務,以企業單位為服務對象,採用商業對顧客(B2C)提供定製化公務出行服務,憑規範化的服務打開了局面,並獲得內地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服務平台首張網約車牌照。
這種模式在當時被認為很「笨重」且燒錢,但也正是這一模式,為曹操出行建立口碑。
2018年,曹操出行完成10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成功躋身「全球獨角獸」行列,此後不斷拓展業務版圖,在全國多個城市上線營運,用戶數量和訂單量穩步增長。
李書福超越滴滴寄望
吉利汽車(00175)董事長、曹操出行大股東李書福,在2018年對當時的曹操高管團隊放話:「你們要做就把這個行業做好,如果你們超越不了滴滴,就不是成功者。」
但是,光靠專車業務,肯定沒法實現超越滴滴。
2019年,「曹操專車」品牌戰略升級,正式更名「曹操出行」,標誌著其業務從專車向多元化出行服務的拓展,業務涵蓋網約車、代駕、順風車、出租車和企業用車等多個領域,並在滴滴老對手美團(03690)打車轉型聚合平台時,成為首批第三方服務商。
2021年起,曹操出行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變動,高管從吉利系換成滴滴系,又找來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擔任董事長,豐富產品線。
這些動作帶來一些效果,曹操出行的總交易額,從2021年起進入內地網約車市場前三位,惟始終未能實現李書福的心願。截至2024年,滴滴的市場分額始終沒低於70%。
惟與第三方聚合平台的合作業務佔比逐年上升,為曹操出行帶來大量訂單,2022年達到「五五開」;而到2024年,超過85%的訂單來自聚合平台。
然而網約車市場競爭激烈,滴滴作為龍頭老大,分走約七成江山,T3出行、享道出行等同樣有車企背景,打法與曹操出行相類似;至於高德、百度集團(09888)、美團等聚合平台,亦不斷從中分一杯羹。
自2022年起,曹操出行就推出定製車服務,成為其一大特色。其定製車車隊主要由楓葉80V和曹操60構成,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如何讓司機更省錢、乘客更舒適及車輛維修更方便。
截至2023年底,曹操出行在全國部署了31,000輛定製車,是內地最大的定製車隊,定製車的車輛總持有成本,比市面上主流純電網約車低32%至40%。
在自動駕駛領域,曹操出行也在積極布局。2025年2月,提出「定製車+自動駕駛技術+出行平台」的全域自研方案,並在蘇州、杭州試點
Robotaxi服務,預計2026年底推出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型。
有望成為中國版Uber
曹操出行行政總裁龔昕透露,「曹操智行依托營運平台,已在吉利內部形成『定製車+自動駕駛技術+出行平台』生態圈,實現Robotaxi三要素的完全打通。」
隨著自動駕駛平台「曹操智行」的落地,若能延續「規模與品質並重」策略,曹操出行有望將成為中國版Uber(美股代號:UBER),甚至超越Uber。
此次曹操出行上市集資,有助其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優化營運模式,並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但同時,上市也意味著,曹操出行將面臨更多關注和監管,需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