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百萬年薪創業 80後顧捷勇闖機械人賽道
傅利葉創始人顧捷,1981年出生在上海一個編輯家庭。父親書房擺滿書籍,耳濡目染下,顧捷從小就喜歡在書房翻閱書籍。
「那時候沒有補習班,我最大的樂趣就是把歷史書裏的戰爭策略畫成機械圖紙。」顧捷回憶道。
康復機械人具市場潛力
顧捷說自己「整個創業過程,是由興趣驅動」。2003年,他還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讀書時,就和隊友用廢舊零件砌出一個投球機械人,參加了全國首屆機械人創新大賽,獲得最佳創意獎。
同年,顧捷畢業加入一家美國國家儀器公司,從事底層控制器研發工作。僅用五年時間,他就晉升為廣州區域經理,年薪百萬元人民幣。
2008年汶川地震後,雖然中國康復醫療體系逐步建立,但康復治療師缺口巨大。
當時,顧捷的一位同學在浙江大學讀博士,專研究外骨骼康復機械人,他畢業後介紹顧捷來浙江,顧捷也因此觀察到康復機械人前景巨大。
「你可以看到大量的患者每天的康復訓練是極其枯燥的,患者多,治療師少,沒辦法提供足夠的康復服務。當時我就開始想,可不可以用智能方式,未來通過機械人提升他們的治療效率。」
當時,內地的康復機械人領域仍然是一片空白,依賴進口的瑞士、美國產品,但價格高昂,市場普及度極低。
顧捷決定自主研發低成本、高性能的康復機械人,旨在通過外骨骼技術,幫助肢體障礙人士重新恢復運動功能。
2012年,顧捷放棄百萬年薪的工作,帶著積蓄和借來的200萬元人民幣,在上海創辦了璟和機械人公司。
公司成立當年,就推出面向早期臥床患者的下肢康復訓練系統Flexbot,為早期臥床的病人提供步態訓練,引起不小的轟動。很快,璟和技創就被康復器材研發商錢璟康復收購。
這段創業經歷,為顧捷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為傅利葉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打造雙雄版圖
2015年在張江孵化器支持下,顧捷開啟二次創業,成立傅利葉,主要研發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的康復機械人產品。張江完善的產業鏈與豐富的人才資源,為傅利葉提供了支持。
2016年傅利葉首款上肢康復機械人Fourier M2面世,可精確模擬實際生活中的不同力學應用場景,通過具有目標導向性的遊戲,刺激大腦和上肢神經功能康復。
2017年3月,傅利葉推出內地首款具備觸覺功能的下肢外骨骼康復機械人Fourier X1,也是康復機械人中最接近人形機械人的形態,它通過多維力傳感器實時捕捉患者的運動意圖,調整步態軌跡,實現「人機合一」的行走體驗。
然而Fourier X1始終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如何讓機械人精準感知人體力量;二是如何在輕量化與穩定性之間找到平衡。
顧捷團隊經過三個月研發,Fourier X1的重量從35公斤降至25公斤,續航提升至七小時,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
2023年,傅利葉再迎來重大突破,推出首款人形機械人GR-1,由此業務從康復機械人領域,向通用人形機械人跨越。
GR-1身高1.65米,體重55公斤,擁有44個自由度,能完成行走、抓取等複雜動作,可通過AI學習患者的運動模式,提供個性化康復方案。
截至2024年9月,該款GR-1機械人交付量已超過100部。
與此同時,傅利葉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機械人GR-2也問世了,在身高體重方面有所升級,並搭載了新一代靈巧手,顯著提升了上肢操作的靈活度和精準度。
「我們希望做的不是一個冰冷的設備,而是能適應、陪伴、共情的機械人。」顧捷在2025年具身智能生態峰會上表示。
資料顯示,傅利葉成立以來累計完成11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張江科投、軟銀(SoftBank)、元璟資本、前海母基金、國中創投、IDG資本、火山石投資、紅杉中國等機構,融資額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
與巨企輝達蘋果策略聯盟
如今,傅利葉的產品進駐了逾3,000家醫療機構,已經銷往全球逾60個國家和地區。
在國際合作方面,傅利葉與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 合作,後者發布的首個人形機械人開放基礎模型,部署在傅利葉的人形機械人上;與商湯(00020)合作,將視覺語言大模型嵌入機械人,讓機械人在交互場景的語言互動更擬人、更專業。
傅利葉還聯動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機械人團隊,基於傅利葉GR-1人形機械人,驗證了視覺語言大模型在手勢生成、非語言交流裏的適應性與自然度。
今年的十週年慶典上,傅利葉宣布了下個十年規劃:做以人為本的具身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