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CEO陳立武點燃三把火 勢領Intel重回巔峰
作為備受業界尊敬的半導體業資深人士,在前行政總裁Patrick Paul Gelsinger離任後,陳立武於今年3月18日走馬上任。
1959年他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華人家庭,在新加坡長大,從小便展現出數理方面的驚人天賦,16歲就考入新加坡南洋大學主修物理。
「在那個時候,以為能源問題就是最重要的問題,在『去西方吧,年輕人』信念的鼓動下,我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核能源工程。」1978年年僅19歲的他,開始學習核能源工程。
從東海岸到西海岸轉折
1979年3月28日凌晨4點,薩斯奎哈納河三哩島核電站第2組反應堆發生熔毀事故,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事故,屬於核事故的第五級。核事故共七級,級別愈高,危害愈大。核能源產業受影響,行業機會大幅減少。
彼時,22歲的陳立武在EDS Nuclear已做到首席工程師,取得MIT核工程碩士學位後,他來到美國西海岸的三藩市大學,攻讀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經歷六年歷練後的1987年,28歲的陳立武在三藩市創立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初創管理資金300萬美元,專注早期的技術投資。
「華登國際」是陳立武以美國作家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爾登湖Walden》(Walden)這一書而命名的,他認為自己目標與作者有異曲同工之處——逆勢而行,而不僅是追隨潮流。
儘管如此,華登國際在亞洲幾乎是順風順水,尤其是中國市場。
投出一個半導體帝國
1994年在世界銀行支持下,華登國際成立首個華登中國基金,首批投資的企業以國營企業居多,最廣為人知的當屬著名洗衣機品牌小天鵝。
此後逾20年間,華登積極投身中國新興科技創業市場,投資項目逾60個,涉資逾數十億元人民幣,其中不乏許多大眾耳熟能詳的知名公司:新浪、創維、大疆、美團(03690)、當當、邁瑞及鷹牌控股。
最重要的是,華登國際投資全球半導體產業數量達百家。2002年前後,亞洲半導體崛起,華登在芯片領域投資了華潤上華、安凱科技、智芯科技、中芯國際(00981)等企業,涉及產業各個環節:芯片設計、製造、封測、設備、下游系統應用。
陳立武除了一直擔任華登國際董事長外,還會按慣例進入一些被投企業的董事會,比如新浪、中芯國際、Aquantia等。他每天只需睡四小時,一般會用35%至40%的時間來監督以往的項目;用40%的時間尋找新項目,其餘20%的時間用於公司事務。
2009年,陳立武開始擔任英特爾供應商、晶片設計商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行政總裁。此前金融危機,令該公司股價全年暴跌九成,岌岌可危。
接手Cadence後,陳立武主張「可預設計的IP模塊」作為公司重點方向,同時進行多項重要收購。
在其領導下,Cadence不僅收入翻了一番,營運利潤率大幅提升,而且股價暴漲32倍,市值突破650億美元。
2022年,陳立武加入英特爾董事會,負責協助監督代工業務。2024年8月,他卸任董事會成員,雖然對外解釋是「由於自身原因」,但有消息人士稱,他離職主要是對於公司臃腫的機構,以及滯後的人工智能(AI)戰略「深感失望」。
因為晶圓廠的巨額投資,2024年英特爾全年淨虧損188億美元,全年市值縮水超過一半。
隨著Patrick Paul Gelsinger的離任,英特爾董事會在去年12月找陳立武回來擔任CEO,他以「救火隊長」的身分強勢回歸,肩負著帶領英特爾走出低谷的重任。
特朗普起初公開質疑陳立武與中國科技企業的關係,甚至建議將其撤換。
然而在8月11日與特朗普在白宮會面後,形勢逆轉。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稱這是「令人驚嘆的故事」,並宣布美國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收購英特爾10%股權,總投資89億美元。
會面前夕,科技界領袖們的遊說,發揮了關鍵作用。
陳立武發表內部信強調,自己在美生活超過40年,領導英特爾是其職業生涯的榮譽,並澄清過去在華登國際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角色,完全符合法律和道德標準。
大刀闊斧對中階管理層瘦身
陳立武上任後,首先解決中階管理層過於臃腫、導致決策緩慢的問題,今年7月展開大刀闊斧式的裁員,裁走了一半的管理階層。
英特爾表示,截至6月底公司擁有96,400名員工,預計到年底,總人數將降至75,000人,較2024年底減少22%。
他還計劃重振英特爾的製造業務,將重啟生產AI伺服器晶片,並在軟件、機械人、AI模型等眾多領域找機會。
目前英特爾正努力將18A技術推向量產,並以更嚴謹的態度進行下一代14A製程的投資;陳立武也改變策略,今後只會在市場對晶片有需求時才動工蓋廠,並會親自審核批准公司的每一個主要晶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