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 靈活走位

危機前宜懂得靈活走位

商業

廣告

今年初,隨著美國對TikTok的禁令發酵,大批美國用戶轉向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意外地促成中美網民之間的直接交流,形成一種文化互動。至4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多國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令國際市場動盪不安,直接影響製造商、電商和消費者。

最終的關稅安排及執行情況仍有待商討,存在不確定性,但事實是面對困境,企業要尋求出路及應變方法。
據報有部分內地廠商通過TikTok直接向海外消費者發布英文短視頻,嘗試推銷產品,以減輕關稅戰對其影響;另一方面,中國的免簽政策和即買即退離境退稅等新措施,也刺激外國旅客到來消費,為市場注入新動力。
在這場關稅戰中,香港亦難以獨善其身。據立法會發表的「近年香港與美國的貿易關係」資料,從1985年至2019年,美國為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自2020年起則排至第三位。香港對美國的出口在2018年為3,570億港元,排名第三位,隨後五年下跌24%,至2023年的2,720億港元,排名第四位。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一些香港企業近年開始發掘其他市場,以分散單一市場帶來的風險,其中加強與東盟等市場的合作是一個方向。
數據顯示,東盟佔香港出口市場的分額,從2013年的6.7%上升至2023年的7.9%,而中東市場佔比亦由1.9%增至3.3%;在香港進口供應地分額方面,2013年東盟為12.7%,至2023年上升到17.2%。
特區政府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與多國簽署貿易協定、投資協定,積極開拓東盟、中東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興市場,同時深耕內地內銷市場,以應對外部挑戰。
在金融市場方面,香港同樣面對挑戰及機遇。在特朗普總統的朝令夕改情況下,令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面對退市的風險,這情況或為香港帶來新機遇,他們或許考慮回流香港上市。

許多中概股和公開招股(IPO),尤其是涉及科技和大資料的企業,開始重新審視上市地點,香港成為他們重點考慮的對象。
財政司司長也提到,已指示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須讓香港成為它們首選的上市地。
而證監會及港交所在5月初宣布推出「科企專線」,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並允許這些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這些都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融資中心的競爭力。
此外,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全球約八成離岸人民幣支付經香港處理,可見香港在這方面的角色甚為重要,我們亦要因應時勢以調整策略來應對地緣政治所帶來的挑戰。

把握時機吸納高端人才

香港不僅要鞏固在離岸人民幣業務方面的領先地位,更要積極進取,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包括擴大人民幣產品多樣性、提升流動性、推動數字貨幣合作以及推動人民幣計價貿易等,以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
此時,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使部分學者及專才考慮離美發展,香港若能把握時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科研環境及人才政策,或可吸納高端人才,提升本地創新實力。說到底,在危機面前我們不應坐以待斃,要懂得靈活走位、及時應變。

撰文:陳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