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3大新興領域機遇
同樣地,當3G時代人們憧憬著4G、5G技術可以提升移動網絡的速度,卻沒發現實況直播、手機應用程式發展、人工智能及無人駕駛等技術已同時橫空出世。
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未必被當時所理解,卻在數年後讓地區發展騰飛。而當時個別勇於挑戰和敢於作出投資的先鋒,日後成為了領導新經濟行業的佼佼者。
機會是要把握的,尤其每當有危機時,因為機會往往也同時出現。
近年,國際地緣政治緊張,戰爭衝突、外交緊張、貿易壁壘等問題持續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香港亦難以獨善其身。
但香港經濟從來以韌性與創新著稱,從上世紀製造業的騰飛,到回歸後躋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總能在變局中尋找突破,開拓新機遇。
數字資產展現前瞻性布局
當前,數字資產、太空經濟與低空經濟正站在爆發的臨界點,香港能否抓住這些新興領域的機遇,將決定我們未來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
數字資產正成為全球金融創新的核心,香港在這一領域展現出前瞻性布局。政府在6月公布的《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明確提出打造一個值得信賴和著重創新的數字資產生態圈的願景,隨後8月推行穩定幣發行人發牌機制,都為數字資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香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例如mBridge項目,旨在解決目前跨境支付的痛點。而香港銀行數字資產業務快速增長,截至7月,有22家銀行獲准銷售數字資產相關產品、13家獲准銷售代幣化證券;另有5家獲准提供數字資產保管服務。
上半年銀行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及代幣化資產交易總額261億元,按年升2.3倍,超越2024年全年總額。金管局更預料本港在數字資產領域增長將持續,為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帶來新動力,並於未來數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財富管理中心。
航天航空成商機無限新興產業
而說到航天航空,不僅是一項前沿技術,更逐漸成為商機無限的新興產業。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指出,預計到2035年,全球太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0億美元。
商業太空產業的發展將影響供應鏈、運輸、國防、零售等多個行業,預計到2035年,這五個行業將佔全球太空經濟的60%。
有專家認為,香港具備成為全球重要太空永續發展中心和新太空中心的理想條件。香港在合規、監管和法治方面的全球聲譽,以及結合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和人才聚集地的實力;加上頂尖大學的科技孵化器,構建了多元化的發展框架。
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到將在InnoHK研發平台下成立研究中心,參與嫦娥八號任務,並研究簡化申請營辦低軌衛星牌照的審批流程。
團結香港基金指出,聚焦高附加值領域、培育專業人才、優化監管環境,將是香港在全球太空經濟藍海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低空經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低空經濟為國家重點發展領域之一。預計2025年,內地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000億元人民幣,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未來數年,預計將出現超過百萬個職位空缺。
粵港澳大灣區在此領域領先,深圳已建成超過480個起降點,計劃2025年擴至1,200個。
大灣區的多個城市也在積極優化監管框架,以配合無人機和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發展,鞏固大灣區作為全球創新與科創中心的地位。
香港也在積極布局低空經濟,通過「監管沙箱」試點項目、「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研發、推進法例修訂、加強基礎建設和壯大創科人才庫等多項措施,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北部都會區的規劃,為低空經濟基礎設施與城市空間的融合,提供了絕佳機遇。
面對新加坡、深圳乃至歐美國家的激烈競爭,香港必須果斷行動,把握這波產業升級的黃金期。
數字資產、太空經濟與低空經濟,代表的不只是產業升級,更是全球經濟規則的重塑。香港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國際化的金融體系,以及與大灣區的協同潛力,具備成為新經濟領跑者的堅實基礎。
回顧歷史,香港曾以「獅子山精神」創造經濟奇蹟;如今,面對新經濟的浪潮,各界應攜手並肩,以創新與決心迎接挑戰,為下一代打造更具活力的經濟未來。在這場全球競爭中,香港沒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