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熱浪 形成龐大谷子經濟
在現今數位時代,動畫及其他二次元文化早已跨越年輕世代的界線,逐漸滲透至不同年齡層與主流社會。
早前的《黑神話:悟空》遊戲及《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衍生出多個受歡迎IP作品;今年Labubu爆紅現象及麥當勞推出的CHIIKAWA聯乘玩具引發搶購熱潮,將這股文化熱浪推向高峰,形成龐大的經濟生態領域。

內地市場規模逾4億
Labubu由在香港出生、年幼時移民荷蘭、旅居比利時的藝術家龍家昇所創作的精靈角色。
坦白說,到今天筆者仍然不太明白這個外形毛茸茸、長着一雙尖耳朵、大笑臉和九顆尖牙的Labubu為何風靡全球,吸引不同地區、背景及年齡層的人。
這個打破傳統審美的「醜萌」風格如此受歡迎,以致在很多地方引發搶購、收藏和炒賣熱潮。
連帶其背後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也在全球多國開設專門店,店前常有人龍排隊進店,足見二次元文化的商業潛力,正迅速轉化為實質的「谷子經濟」。
所謂「谷子」是「goods」的音譯,泛指二次元文化例如漫畫、動畫、遊戲等IP衍生的周邊商品經濟。
內地的谷子經濟市場規模龐大,據《2024至2025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分析報告》,2024年內地谷子經濟市場規模達1,689億元人民幣,較2023年增長40.6%;預計2029年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而灼識諮詢發布的《中國二次元內容行業白皮書》,預計到2026年,中國泛二次元用戶將進一步增長至5.2億人。
在香港,二次元文化市場仍有待全面開發,本地創作者以至商家需思考如何「走出去」,開拓內地、東南亞及全球市場。
其次,產業生態尚未完善,在IP長期孵化、商業化營運(如衍生品開發、跨界聯名)及資本支持方面,與日本、內地等地相比仍有差距。
香港應為中外二次元文化交流橋樑
此外,社會整體對將動漫、遊戲視為嚴肅產業的認知度,仍有提升空間。
筆者相信香港憑藉其獨特優勢,有望在這領域上分一杯羹。
我們應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利用國際化和資訊自由的環境,成為中外二次元文化交流與貿易的橋樑。引進海外優質IP的同時,也協助本地及內地優秀作品走向世界。
香港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成熟的授權業務,匯聚眾多IP授權商與代理商,可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基礎。
並且,深化大灣區協同發展甚為重要,我們應積極與內地,特別是廣東省的動漫遊戲產業基地合作,借助其龐大的市場、成熟的產業鏈與資本力量,彌補本身不足,實現共贏。
提供平台吸引國際人才
在政策層面,政府可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從人才培育、資金、技術、場地及國際推廣上提供支援。
已成功舉辦20多屆的香港動漫電玩節,每年都吸引數十萬人次入場,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展示和交易平台,也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展覽之一。
「世界大學動畫獎」的舉辦,顯示出高等教育在這方面的支持,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國際二次元文化領域的地位,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於二次元創作,也為香港吸引國際人才提供良好平台。
展望未來,若香港能夠加強本土IP培育、與大灣區及內地市場深度融合,並結合科技創新,那麼香港在這一領域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甚至有望成為全球二次元文化的重要樞紐之一。
超人氣IP巡遊增旅遊體驗
順帶一提,香港稍後(10月25日至11月1日)將舉辦全球首創的年度盛事「維港海上大巡遊Water Parade」。
到時將有超人氣IP多啦A夢、 Labubu、滑嘟嘟、Kaws x Elmo四座巨型充氣雕塑巡遊維港,相信會吸引本地市民與海內外旅客前來「打卡」,為香港的二次元旅遊體驗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