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防投資陷阱 個人投資者如何守護財富安全 資料圖片

智防投資陷阱 個人投資者如何守護財富安全︳馮南山專欄

商業

廣告

近年來,投資騙案頻發,根據香港警方最新數據,今年首五個月,單是網上投資騙案已達1,849宗,損失金額高達12.4億港元。此前JPEX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如今詐騙集團已經開始進化出更精密的犯罪網絡,從人工智能(AI)深偽技術到跨國洗錢鏈條,普通投資者該如何防範於未然?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近日表示,當局已經持續透過宣傳及執法打擊騙案,投資者應提高警惕性與識別能力。
當前常見投資騙局呈現出致命特徵,高收益誘餌的產業化運作比比皆是。
詐騙集團甚至建立完整產業鏈,從前端在社交媒體上精準投放廣告、中端由所謂「投資專家」通過話術操控,最終利用傀儡戶口網絡進行非法交易。
傳統假冒金融機構的手法仍在肆虐,而更危險的是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與虛擬資產結合的新形態詐騙。
詐騙者利用AI僞造高管聲音指令轉帳,或架設虛假的虛擬貨幣平台,使普通投資者難以辨別真偽。

切勿借出個人賬戶

面對詭變多端的詐騙手法,投資者需要構建系統性的防護網。

香港證監會已建立虛擬資產平台名單,告知公眾有關在香港經營業務或推廣服務的該類平台監管狀況,投資者在交易前應前往官網核驗。
對於傳統金融產品,則可透過證監會的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紀錄冊查證,切勿輕信聲稱有「特殊通道」、「內部消息」的機構宣傳。
其次,善用政府及官方機構提供的防禦工具鏈,例如安裝「防騙視伏App」,輸入可疑電話、網址進行即時風險評估;又或參與投資者教育課程,如投委會推出的「理財教育體驗館」提升防騙能力;收到銀行可疑鏈接短訊時,通過金管局公布的銀行官方渠道核實。
賬戶安全方面,也要採取雙保險措施。金管局推出的「智安存」服務,可將部分存款分隔,需要親身到銀行由職員核實才能動用,料年底前全面推行。

同時,要避免重複使用密碼,對虛擬資產賬戶啟用多因素驗證,並切勿借出個人賬戶,以免成為傀儡戶持有人。

避免高回報投機心態

當見到「穩賺不賠」、「超額收益」的宣傳語時,應時刻提高警惕,牢記官方提醒,提防常見騙局:網戀投資騙局、偽冒名人陷阱、投資「教室」詐騙等。
倘若不幸中招,應立即致電銀行要求攔截轉帳,並報警申請資產凍結令;通過警方線上舉報平台或「防騙易18222」24小時電話諮詢熱線及時反饋。
在瞬息萬變的經濟趨勢與金融環境下,詐騙如同市場的病毒,隨科技發展不斷變異,投資者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及時辨別並攔截可疑操作,守護好自己的財富安全。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