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股質素參差 泡泡瑪特難有對手|封面故事

商業

廣告

香港人從來都不乏創意,由陪伴幾代人成長的老夫子,到充滿港式哲學的小豬「麥嘜」,再到近年因抵死啜核風格而紅的「大麻成」,然而這些耳熟能詳的港產IP(知識產權),大多停留在小眾圈層,鮮有衝出國際,能上市的更是寥寥可數,令大家有一種錯覺,以為本地創作等於賺不了錢。直至泡泡瑪特的出現,才喚起港人對IP產業的注意。

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POP MART), 由北京一家生活雜貨店起家,到今天成為恒指「藍籌股」。截至週一(8月25日),其市值近乎4,500億港元,遠超名牌Gucci母企Kering的281.4億歐元(約2,555億港元)。集團更首次入選美國《時代》週刊的2025年「全球100家最具影響力企業」。

泡泡瑪特的成功,背後是有一套精密、高效的IP商業模式。首先,它的定位並非單純的玩具生產商,而是IP孵化平台。 集團透過發掘全球各地有潛力的潮流藝術家,並與其深度綁定,打造出一個強大的IP矩陣,頂級IP如Molly、Labubu、HACIPUPU、Crybaby和DIMOO,各自擁有不同圈層的「粉絲」,構成了公司穩固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