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批評的5個方法 活用心理學令自己更有自信 資料圖片

職場︳面對批評5個方法 活用心理學令自己更有自信

商業

廣告

不少人對被別人批評會感到很不舒服,對吧?不管是老闆的指點、家人的提醒,還是朋友的建議,有時候聽到批評,自身難免會感到傷心、尷尬,甚至想躲起來。但其實,批評並不一定是壞事,如果學會用對方法,它可幫助你成長。

今期就用輕鬆又簡單的方式,談談為甚麼批評讓人難受,以及怎麼面對批評。
為甚麼批評令我們難受?心理學家Cohen指出,之所以會覺得被批評很痛,是因為我們常會把批評解讀成「我不夠好」或「我做得不夠好」。
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引發羞愧、憤怒,甚至讓人覺得自己被否定或拒絕了。
研究也發現,批評帶來的情緒反應,會因為「誰說的」而有差異。

善用FEATS工具

如果你和主管的關係比較疏遠,那麼來自主管的批評,可能不會像來自父母或伴侶那樣讓你那麼受傷。
所以,批評影響我們的,不只有內容本身,更包含批評來自誰及我們怎麼看待這段關係。
雖然「批評」常常讓人聯想到負面情緒,但其實它也能成為我們進步的重要推手。

心理學家發現,大多數人其實比較記得別人指出「自己以前做錯了甚麼」的評價性批評,反而容易忽略那些「未來該怎麼改善」的建議。
不過,光是記得批評內容還不夠,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把這些回饋真正運用出來。
為了幫助學生善用批評,學者Winstone設計了一套名為「Feedback Engagement and Tracking System」(簡稱FEATS,反饋參與及追蹤系統)的工具。
這個系統的目的很簡單:協助學生主動參與回饋的過程,把原本零散的批評整理起來,變成清楚的行動計劃。
FEATS到底怎麼運作呢?簡單來說,它包含四個步驟。

(一)記錄回饋內容。
每次收到批評或建議時,無論來自老師、同學或他人,都先詳細寫下來,確保自己不遺漏任何重點。
(二)分類整理。
把回饋依照性質分類,例如「內容錯誤」、「表達不清楚」、「態度需要調整」等。透過分類,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三)反思與行動計劃。
針對每一項批評,寫下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並思考接下來可採取哪些具體行動來改善。這一步讓你不再只是被動接受,而是開始主動改變。
(四)持續追蹤進度。
定期回顧過去的回饋與改進進度,看看哪些地方已經有所進步,又有哪些仍有待加強。

透過這個簡單又有系統的方法,批評不再只是讓人受挫的「負評」,而是可以被整理、思考及實踐的有用資源。
不論你是學生、上班族,還是想要自我提升的人,都能透過FEATS更有效地轉化批評,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

適當批評是成長助力

當我們被批評時,覺得受傷、生氣,這些反應其實都很正常(真的,這不是你太玻璃心,是因為我們都是人啊)。
心理學家Cohen建議,遇到批評時,不妨先暫停一下,不急著反駁或逃避。
先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我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對方說話太衝動,還是因為我真的很在意這件事?」
這樣的自我對話,能幫助你更認識自己的感受,也能慢慢培養一種穩定而不動搖的自信。

須知道:就算今天被指出錯誤,也沒關係,因為自己有能力學習、成長,而這份力量,就是閣下真正的強大所在。
想把批評變成成長加油站?有五個簡單又實用的小技巧,可更輕鬆地面對批評、從中受益。

放下防備勇於傾聽

(一)情緒先安頓,內容再來看。
被批評時感到難受是正常的,先給自己一點時間,等情緒穩定下來再來分析對方說了甚麼。
(二)挑有幫助的內容吸收就好。
不是每句批評都值得放在心上,把重點放在那些能幫助你成長的建議上,其餘的就放過自己吧!
(三)不懂就大方問清楚。
有疑問就誠懇發問,例如:「你可以多說一點嗎?我想了解得更清楚。」這樣反而會讓對方更願意溝通。

(四)寫下來,整理出方向感。
把收到的回饋記錄下來,定期回顧,慢慢整理出自己的學習重點和改進計劃。
(五)打造正向回饋文化。
如果你是主管、老師或團隊領導者,別忘了營造一個讓人不怕犯錯的環境,讓大家知道:批評是為了大家一起變得更好。
筆者小結:用開放的心迎接批評,成為更好的自己!
批評,其實不一定是可怕的敵人,它更像是一位嚴格但真心希望你進步的教練。只要我們願意放下防備,帶著好奇和勇氣去傾聽,就能從中挖掘出改變自己的寶藏。
下一次遇到批評,不妨帶著微笑說一句:「謝謝你的提醒,我會繼續努力!」
你會發現,批評不但沒有打擊你,反而成為推動自己前進的助力。

別忘了,在通往成長的路上,批評不是絆腳石,而是陪伴你變得更強、更自信的好夥伴。
這趟旅程雖然不總是平順,但絕對值得,因為你正在一步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