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布局杜拜 香港珠寶 資料圖片

10年布局杜拜 香港珠寶如何突圍

商業

廣告

近年香港政府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特首及多個官員頻頻率團到訪中東,希望藉「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企業尋找新出路。作為中東區內的重要樞紐城市的杜拜,吸引愈來愈多香港品牌落腳發展。珠寶品牌Genevieve Collection便是其中之一。其創辦人兼創意總監Jennifer Lai十年前已把握先機,在杜拜設立據點。

Genevieve Collection進入杜拜市場的契機,源於策略性的地理選擇與經濟優勢。「為何會進入杜拜市場?是因為很多年前當地已提供免稅政策,很多公司可繳納很低的稅,給你去做生意,這個當然是很吸引。」Jennifer直言。
她亦指出杜拜是香港航線密集的中東城市,便於往來,更利於拓展市場。

10年布局杜拜 香港珠寶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政策開放吸外資

近年杜拜成為亞洲企業拓展中東市場的首選,除了地理位置上銜接歐亞非外,政策上的開放亦是關鍵。
除免稅和航運便利外,杜拜的自由區制度亦是吸引力所在。
Jennifer提到,她在當地設立業務時,得到了杜拜多種商品中心(Dubai Multi Commodities Centre,簡稱DMCC)的大力支援。
「DMCC那邊給很多支援,譬如我們有甚麼問題,他們會有專門的同事去解答,怎樣清關、怎樣做paperwork都有人幫手。」
作為杜拜政府設立的自由區管理機構,DMCC以「一站式服務」聞名,從公司註冊、辦公室租賃、到進出口文件處理,均能提供協助。也讓像Genevieve Collection這類希望拓展國際業務的香港企業,能更快、更穩妥地落地。

Jennifer回憶道,十年前他們首次嘗試在當地參與展覽,發現潛力巨大。
「我們當時也試著擺展覽,後來覺得也有潛力。我們十年前買辦公室,在那邊設置整件事,相對的成本是比較低的,當地人也有很大的消費力。」
她提到,香港品牌在展會上具有天然優勢。
「每一次擺展覽都會見到香港館是特別忙、特別多。因為那一堆end user都會知道,如果我想買漂亮的東西,是會去香港館。」

10年發展見證市場轉變

回顧十年前與今日的業務規模變化,Jennifer坦言:「以前一開始去的時候,可能每年有30%至40%的增長。」
現在受經濟環境影響,以及公司在當地已經營多年,近年的增長幅度,約維持在一成左右。

她同時指出競爭加劇,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現在真的多了競爭。因為雖然是一個很吸引的市場,但現在多很多其他公司想進入。
「以前擺展覽時看到香港的公司有十幾二十間,但現在每一次都起碼有50間以上。」
隨杜拜吸引力增加,競爭對手亦紛至沓來。Jennifer坦言,疫情後情況尤其明顯:「疫情之後多了,因為突然之間人人都湧去杜拜。」
她解釋,除了中東本地市場外,俄羅斯買家因地緣政治因素大量湧入,令杜拜的商業氛圍更為熾熱,也推高樓價與生活成本。
「我們以前有些客人本身在歐洲居住,因為疫情關係,之後他們也relocate了去杜拜住。」

為了應對競爭,她認為,傳統方法已不再足夠,公司需要嘗試更多元的銷售方式。
除了參展外,還要善用網上營銷,甚至透過更緊密的客戶關係經營,去建立新的銷售渠道。
談到中東市場消費者的特質,Jennifer分享了一段趣聞:「中東人很喜歡講價,是超級喜歡講價。」初時員工未適應,但她強調:「其實購買力是真的有,他們一過來就『我想試這個、想試那個』。」
她指出,中東消費者對時尚格外敏感,每次展會都會追問新品詳情,常常買來送禮或出席場合佩戴。因此,公司每次參展都必須準備大量新設計。
相比之下,歐洲市場傾向大件奢華的款式;而中東客雖然喜愛大件首飾,但近年亦出現細件「輕珠寶」需求。

她更強調,外界常以為杜拜保守,其實「超級不保守」,他們對於產品的接受能力度非常高。

絲綢之路市場跳板

隨著中東貿易樞紐地位上升,Jennifer指出杜拜不僅服務本地市場,更是GCC(海灣合作委員會)及一帶一路國家的交匯點。
雖然尚未在其他中亞國家設立辦公室,但Genevieve藉由杜拜的貿易平台,已成功觸及包括喀什、塔吉克、亞美尼亞等新興市場客戶。
未來,杜拜將成為Genevieve更關鍵的營運基地。「我們以前一年去杜拜四次,現在變了起碼六次,我們公司都會多了同事在那邊。」
Jennifer透露,她也正考慮以杜拜為樞紐,向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中東市場延伸,並不排除探索絲綢之路國家的潛力。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