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市中的穩健之道 平均成本法助長線致勝
平均成本法是一項系統化投資策略,不論市場價格的波動,定期以固定金額投資於一項特定資產。這個做法的結果是:投資者在資產價格處於低位時,買入較多資產單位;在價格處於高位時,則買入較少資產單位。
這種技巧,長遠而言可將購入單位的成本價拉勻,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
市場上沒有一項投資策略,能保證投資者輕易獲取利潤或豐厚回報,重要的是找到符合個人風險胃納、財政目標和預算的可行長期策略。
平均成本法的優點之一是,不論市況好壞,如常按預設指示作定期定額投資,金額通常較一筆過投資為低,適合風險胃納較低、沒有時間緊貼相關資產價格走勢,或手頭資金不多的投資者。
增加低位儲貨機會
經驗較淺的投資者容易在市場出現意外變化(急升/急跌)時,因恐慌而作出非理性的買賣決定,例如擔心錯過升市而高追,或憂慮跌市持續導致虧損擴大而低賣。
採取平均成本法策略,可減輕非理性的「主動出擊買賣」對投資回報的潛在負面影響。
若市況大幅波動,投資者便有更多機會在低位「儲貨」,整個投資期的平均投資成本或會低於一筆過投資,有助分散一筆過購入成本過高的風險。若相關資產價格呈反覆靠穩或反覆上升格局,投資者有機會於期末取得正回報,表現甚至優於一筆過投資。
然而,如果金融市場呈現長期上升趨勢,該策略便可能難以捕捉一筆過投資所帶來的潛在收益。相比平均成本法,一筆過投資可能更為人熟悉,不少投資者具備相關實戰經驗,習慣以一整筆資金購買股票、債券及基金等資產。
兩項策略各有特點,在不同的市況下所產生的回報可能出現明顯差異。市場普遍認為,如資產價格持續向上,一筆過投資可為處事冷靜和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提供更可觀回報。
不過,讀者應謹記:捕捉最佳的出入市時機,是一筆過投資的成功關鍵,但要做到低買高賣並非易事。
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比較能做好情緒管理,以較平靜和靈活的態度應對市場變化;相反,經驗較淺的投資者傾向猜測市場動向,並對短期市場變化反應過度,最終被迫損手離場。
願意在市場投資時間,應較捕捉市場時機更為可取。投資是一場持久戰,保持耐性的投資者或許得到獎勵(獲得回報),而焦急衝動的投資者則可能會成為輸家(錄得虧損)。
平均成本法為投資者提供輕鬆但有紀律的投資方法,其策略是按指示自動進行定期定額投資,即排除市況及心理因素影響而作出的錯誤決定。如果投資者認為這方法對自己有幫助,便要主動踏出第一步,尋找具長線增長潛力的資產,設立月供投資計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