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迎結構性增長新機遇
宏觀數據方面,日本今年8月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增2.5%。
通脹背後主要由三大因素推動,分別是政府補貼、食品價格上升,以及成本轉嫁。其中高中免學費、汽油補貼,以及即將實施的電力補貼,暫時掩蓋部分通脹壓力。
另外,氣候因素則可能令食品價格,尤其是稻米供應,或受高溫影響而大幅上升。
製造商將原材料及國內薪資增長的成本轉嫁予消費者,令其他食品類別的價格因而上升。
除了食品外,通訊服務等其他行業亦出現轉嫁成本現象,推高整體通脹動能。
宏觀環境推動投資焦點
通脹以外,貿易活動亦是投資者關注重點。
由於全球需求疲弱;加上美國關稅政策,日本7月出口按年跌2.6%,創下四年來最大跌幅,主因是汽車出口受阻。不過,科技類出口商仍然保持韌性。
至於企業管治,近年的企業提倡管治改革,即使在關稅政策不明朗下,企業也沒有停止派發股息及股票回購,充分證明他們對股東權益的重視。
強勁的股息增長、每股盈利增長加快,以及創紀錄的股票回購,顯示企業的管治模式正出現根本性的轉變。
投資者不妨聚焦於受惠宏觀經濟改善、結構性趨勢及治理改革的企業,以捕捉結構性增長機遇。
主流產業展現全新動能
行業方面,以硬件技術與人工智能(AI)行業為例,筆者公司看好一家為晶片龍頭測試產品的企業,而該公司亦從美國對手的手中奪取市佔率。
此外,在過去10年左右,日本遊戲及娛樂IP產業的年均增長超過10%。
值得留意的是,當地更有零售企業積極推動轉型,例如將來自科網龍頭及其他廣告公司的專家引入董事會。
因此,企業管治改革,不單純體現於資產負債表的改善,同時可見於企業積極鞏固其優勢或其他新發展。
另外,筆者公司亦偏好於國防企業,日本政府近年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雖然相對美國及歐盟水平仍有距離,但是最重要的,是開支增加的速度加快。
整體而言,投資者在部署日本股市時,可將焦點集中於人工智能、科技,以及國防等結構性增長板塊。
強勁的股息增長、盈利加快,以及股東權益改善,結合宏觀及行業利好因素,均是推動日本股市持續向好的正面因素。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