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化資產 駕馭通脹回升風險
除此以外,市場亦忽略了支持美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因素。
首先,《大而美法案》相關多項有利家庭的稅務減免,在2026年第一季將會令美國迎來一輪重大的「現金刺激」。
此外,市場對2025年財政緊縮的憂慮亦有誤判之嫌。撇除學生貸款豁免等非現金項目,美國的實際現金赤字規模與2024年相若,財政拖累或不存在,為經濟增長前景再添樂觀因素。
收益率曲線料趨陡峭
隨著市場消化通脹較預期頑固的消息,並剔除部分已定價的減息預期,長期利率將會較現時略高。
筆者預期對債市的影響是收益率曲線將會趨陡,長債利率的升幅大於短債,而促成這種走勢的因素有以下兩個。
首先,美國財政部在面對財政赤字下,將會偏向發行短期國庫券,從歷史所見,每當短債在整體國債的佔比上升時,曲線便會趨陡。
另外,市場對「去美元化」的憂慮,以及對央行獨立性受損的疑慮,在短期內料將重燃,兩者均會促使投資者在持有長債時,要求更高期限溢價,推高長債利率。
基於這些因素,筆者公司偏好證券化資產,而理據主要有兩個。
首先是分散投資組合。由於投資級別、高收益,以及新興市場債券等傳統信貸相關性較高,當市場情緒逆轉時其價格往往會同步下跌,難以發揮分散作用。
反觀,證券化資產的風險溢價來源則有所不同,可能與房地產抵押品、美國家庭提前還款行為,甚至是某些非經濟因素掛鈎。
這些風險與企業信貸息差風險的相關性比較低,有時更存在負相關性。
除了分散風險外,另一考慮是估值。目前證券化資產與企業信貸之間的相對估值差異顯著,證券化資產所提供的息差,遠較風險水平相若的企業信貸吸引。
基於這種差異,即使筆者公司對美國企業的基本因素抱正面看法,但對高收益債的配置仍然較低。
商業抵押擔保證券(CMBS)便是著重價值取向的例子。即使商業房地產領域充斥了負面消息,但是並非所有CMBS都不可取,傳統管道型CMBS的問題固然較多,不過單棟及多戶租賃物業相關的基本面卻在改善。
總括而言,證券化資產的息差不太受市況波動影響,不僅能有效分散傳統信貸市場的風險,亦因其獨特的風險溢價性質及吸引的估值,在通脹回升及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下,提升投資組合的韌性及整體收益潛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