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後裔 宮廷畫有價有市 資料圖片

愛新覺羅後裔 宮廷畫有價有市

大灣區

廣告

今年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100週年紀念,現正推出「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展覽,

當中展出大量珍貴書畫,讓人感受到宮廷畫的魅力。
紫禁城是清代皇宮,主人是愛新覺羅一族,其後代繼續繁衍,不少是著名畫家,包括道光帝第六代孫愛新覺羅•恆錦。
恆錦近年在香港開設工作室Jin Studio,教授及售賣自己的書畫作品,不時舉行畫展,讓人近距離接觸宮廷畫。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族的姓氏,帶著神秘色彩,總是令人感到份外特別,讓人想進一步了解。
愛新覺羅.恆錦的曾外祖父載灜是道光帝的王孫,所以她是道光帝的第六代孫。
道光帝共有九個兒子,五子奕誴生子載灜,溥佺是其兒子,生女毓峖(文嘉),恆錦是其女兒。

恆錦說:「我在北京出生,從小看著外公溥佺作畫,可以說是耳濡目染。」

愛新覺羅後裔 宮廷畫有價有市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賣畫自力更生

奕誴是惇勤親王,居住在王爺府,請來宮廷的畫師教授子女畫畫,載灜就是這樣開始習畫,並且代代相傳,當中有不少成為宮廷畫代表作。
載灜第六個兒子溥佺,即是恆錦的外公,出生於清末,經歷朝代變遷,無法再住在王爺府,家族需要自力更生,當上職業畫家,並且在輔仁大學任教。
溥佺字松窗;後與兄弟合組「松風畫會」,作畫多署名「溥松窗」,加上亂世避忌,至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受日本方面邀請開畫展,才開始加上「愛新覺羅」這個姓氏。
「母親說以前家中保留傳統習俗,包括每天早上向父母請安,還會根據24節氣舉行特別活動,不過後來兵荒馬亂,一切都改變。」

恆錦小時候往來親戚家中,每個家族成員經常低頭寫字作畫,這是她後來才發現原來與別不同。
20歲左右,恆錦在北京開辦「松風閣」,面積只有100多平方呎,雲集愛新覺羅氏後人的書畫作品,當時也有從事書畫的買賣。
1993年,恆錦跟隨父母來港定居,最初做秘書,也有教外國人普通話。
2002年,恆錦懷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需要靜心養胎,因而正式跟隨母親學習宮廷畫。
毓峖是著名的宮廷畫家,曾經受聘於中藝,偶爾在現場作畫,吸引不少本地人及遊客觀看,而且進行互動。
恆錦本名澹台瑞雪,後來學習宮廷畫,因而跟隨母親姓氏,改用現時的名字。

2017、2018年期間,恆錦開始在港教授宮廷畫,最初採用私教形式,單對單教授。
2019年在中環開設愛新覺羅.恆錦工作室Jin Studio,促進中港兩地的藝術文化交流,同時推廣宮廷畫,包括開班授徒,累計學生數目超過100名。
最近,恆錦與40名學生共同籌備「宮廷藝韻 瑰筆傳承」愛新覺羅•恆錦宮廷書畫師生展,將於10月底至11月初舉行。

愛新覺羅後裔 宮廷畫有價有市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四類人四種目

國畫在香港一直不乏捧場客,不少畫家開班授徒,教授工筆、花鳥、寫意及山水畫,其實這些都是技法。
「所謂宮廷畫,並不限於清朝,其實由來已久,早於周朝、漢朝已有,宮廷畫主要出自『詞臣』(指文學侍從之臣)、士大夫、宗室及宮廷畫師這四類人之手,流傳下來的便是宮廷畫。」
這四類人士繪畫宮廷畫主要有四個目的,首先是作為裝飾,尤其是供皇帝及皇室欣賞,主題較多是花鳥、動物。
其次,是以史為鑒,具有教育意義,例如《二十四孝圖》,清代較多關於描述農業、織布等步驟的畫冊。
第三是宗教,包括繪畫佛像、觀音像等;最後是記錄大事件,例如《韓熙載夜宴圖》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清明上河圖》展示了北宋時期首都汴京的人民日常生活和景觀等,另有很多記錄出征、皇室大婚的畫作,因為當時沒有照片及影片,以此方式紀錄事件。

「宮廷畫的特色主要是技法,而且是代代相傳,一般是根據家傳畫稿作畫,再加入個人風格;另使用的顏料及畫紙亦有不同,例如多用絹布,可以保存長達800年。」
恆錦的畫作主要以裝飾為主,這些畫都有寓意,牡丹代表吉祥、蓮花寄寓清高、竹報平安,大象寓意萬象更新、青蛙是多子多孫等。
「宮廷畫沒有分派,主要根據當朝皇帝的喜好,所以會有朝代之分。」
唐三彩是唐朝名物,當代畫作偏好朱標、石綠及石青三種顏色;宋徽宗偏好清雅的畫風,較多花鳥主題,而且非常幼細;清代康雍乾三朝接受漢族文化,同時與歐洲關係密切,與西洋畫結合,效果較為立體。

愛新覺羅後裔 宮廷畫有價有市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計劃發展IP

一直以來,恆錦在北京、上海、廣州及香港進行書畫買賣,其中交易最活躍的是香港,因為香港是自由貿易港,而且旅客來自全球。
香港有很多畫廊,但是恆錦沒有加入,因為對方比較喜歡「素人」,而她本身已有名氣,較難與之合作,所以一直以來也是單打獨鬥。
在學生的建議下,恆錦不時參與Art Fair,租用地方展出作品,同時銷售畫作。
「香港的藝術貿易渠道很多,不過有點混亂及分散,我通常與數個畫家朋友一起合作,參加展覽會,『搞手』不會從中抽佣。」
恆錦通常在活動上搞講座,分享不同主題,有時因應參加者背景,舉行寫字、畫扇等活動。

恆錦作品價格範圍很闊,由數千元至數十萬元不等,每次參加Art Fair,普遍都有成交。
買家除了大中華地區的華人外,還有海外華人,甚至外國人,對中國書畫,尤其是宮廷畫感到興趣。
溥佺曾有一名學生是英籍人士,由於當時兵荒馬亂,他將自己1948年之前的畫作交給對方帶到英國保存,其後家族與之連繫,共同為溥佺舉行畫展。
溥佺是宮廷畫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曾經在不同的博物館展出,包括大英博物館等。
藝術作品可以發展成知識產權(IP),恆錦近年與上海第一樂器廠合作,為古箏的箏頭及箏尾設計圖案。

愛新覺羅後裔 宮廷畫有價有市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透過社交媒體推廣

去年,故宮博物院旗下的故宮文化與敦煌樂器合作推出國潮樂器,邀請恆錦設計箏頭及箏尾的圖案,靈感來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朝女裝服飾,包括「明黃色綢繡繡球花綿馬褂」。
恆錦一直透過社交媒體,包括微博、微信、小紅書,向內地市場進行推廣,近年亦有開設IG賬號,推廣宮廷畫。

愛新覺羅後裔 宮廷畫有價有市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不被AI所用

近年人工智能(AI)大熱,藝術風格隨時被抄襲,較早前人們將相片上載至Perplexity,便能夠製作出吉卜力風格的圖片。
「我也會找AI生成的圖片作為參考,但這只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應該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其控制。」
之前有學生跟著AI生成的圖片作畫,恆錦提醒他,如果要做職業畫家,便不能完全複製。
「我們經常畫麻雀,但是AI生成的圖片會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尾巴太長,所以必須自行過濾。」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