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香港60年回憶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 年產3.5億公升的社區溫度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在香港每天新鮮生產各種飲品,年產量近3.5億公升,而且仍然持續增長。
今年是香港太古可口可樂60週年紀念,除了推出連串品牌活動外,同時與社區建立更緊密的連繫,與香港共同成長。
走在街上,大家不難發現可口可樂的廣告,罐裝包裝印上港人常用的名字,包括中文名及英文名,例如Alex,附上標語「叫得Alex,通常都係大隻仔。」令人會心微笑,並且即時拍下傳送給名叫Alex的朋友。
即日起至10月,可口可樂陸續推出印上不同名字的限定包裝,合共超過300款,並且可以自選印上的文字。

一直堅持本地生產
這項名為「分享可口可樂 分享快樂」的活動,最初在2011年推出,引起全城熱話,今次捲土重來,為炎夏帶來個人化刺激。
由於兩次活動相隔超過10年,這次加入更多科技元素,做到線上到線下(O2O)全方位連繫,有效與年輕人互動。
這是可口可樂在全球推出的活動,由於牽涉到包裝,需要與本地的裝瓶廠合作,香港就是香港太古可口可樂。
太古於1965年收購香港汽水廠,最初只是生產玻璃樽裝的可口可樂,由於飲料市場極具潛力,集團隨即大力投資裝瓶業務。
集團於一年內,決定興建兩間全新廠房,分別是1966年的荃灣廠及1983年的鰂魚涌廠房,以取代原有的荔枝角廠,不斷增加飲品種類及包裝。
由於香港寸金尺土,鰂魚涌廠房是香港首間垂直式設計的廠房,並且開始生產罐裝飲品,當時引進第一條罐裝的生產線,每分鐘生產1,500罐。
上世紀80年代經濟蓬勃,汽水需求大幅上升,太古於1991年,在沙田建立具標誌性的新廠房,再次引用垂直式生產的創新概念,廠廈樓高18層,共147米高,提供超過70,000平方米的營運面積,至今仍是全球最高的可口可樂裝瓶廠。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高逸才(Richard Gould)說:「垂直式生產絕對是一項挑戰,因為要將所有原材料、水及包裝物料,運送到不同樓層的生產線,然後再運送到物流部門出貨,廠房在設計上需要花費大量心思。」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一直堅持本地生產,因為能節省倉存成本,而且鄰近客戶,物流更具效率。
目前,香港太古可口可樂在香港市場擁有20個品牌、80種味道、300多個產品。
直至2025年,香港太古可口可樂於香港市場有超過20,000個客戶,當中不乏知名品牌,例如麥當勞。
「在地理上而言,香港太古可口可樂位於香港的正中心,將各種產品運送給客戶,具有一定的優勢。」

碳酸飲品佔半壁江山
太古可口可樂從一家香港的裝瓶廠,發展成為全球第五大可口可樂裝瓶廠,除了供應本地市場外,亦為澳門提供小量產品;另有部分產品出口至不同國家。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每年銷售3.46億升飲料(6,100萬標箱飲料,一個標箱包括24瓶8安士裝飲料),過去60年,一直持續增長。
「目前每個香港人每年平均飲用195杯(8安士)我們的飲料,即每兩日就會飲用一杯。」
近年可口可樂積極推廣飲品與美食配對,並且讓港人在不同的場合聯想到這個品牌,例如聖誕節、各種各樣的慶典。
此外,香港政府近期積極推動盛事經濟,太古可口可樂與可口可樂公司攜手合作,成為啟德體育園的創始合作夥伴。
可口可樂經已成為港人最常飲用的飲品之一,碳酸飲品佔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總銷售額50%,除了可樂外,還包括雪碧、芬達及玉泉這些品牌。
「碳酸飲品仍在增長,Coke Zero是主要的增長動力來源,我們在今年初推出雲呢拿味Coke Zero;另外亦新增士多啤梨口味的經典可樂。」
碳酸飲品來自西方國家,東方人較多飲用茶類飲品;加上近年健康風潮興起,不少人選擇後者。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是本港最大規模之非酒精飲料製造商,包括不少茶類飲品,屬於這個類別的品牌有陽光、淳茶舍、紅茶花伝。
淳茶舍剛剛推出的無糖烏龍茶,引入全新「多重萃取工藝」泡茶技術,靈感源自傳統工夫茶概念。
港人一般是泡熱茶飲,即飲茶較多是冷泡,味道較淡,香港太古可口可樂這次研發的工藝,由於多次沖泡,茶味較為濃郁。
「不同地區,喜歡不同的茶味,所以我們花費多年時間了解本地顧客的口味,確保能夠切合本地人文化。」

積極數碼轉型
顧客口味不斷變化,人們經常希望能夠嘗試新事物,新一代亦希望接觸新鮮事,所以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經常為市場帶來新刺激,最近引入
NESCAFÉ韓版咖啡,並且起用南韓藝人車銀優擔任代言人。
可口可樂與Monster展開全球性合作,香港太古可口可樂因應本地口味,提供不同的選擇,除了原味外,還有桃味及芝士味等。
近年科技發展非常矚目,尤其是人工智能,能夠協助各行各業提升效率,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當然沒有例外。
「我們在生產各部分收集數據,以便改善生產流程,同時提升整體生產效率,正在逐步邁向智能製造。」
科技滲透至企業各個層面,香港太古可口可樂擁有自家物流團隊,數年前在貨車上安裝sensor,減少88%事故率(crash rate)。
假設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生產500毫升的膠樽裝可樂,完成後要生產其他容量包裝的可樂,需要換上相關的模具,但是耗費大量時間。
一直以來,香港太古可口可樂選擇先生產相同容量的可樂、雪碧、芬達等,轉換味道時需要進行清洗;當所有味道完成後,再換上其他容量包裝的模具。
「近年我們引入機械人模具,令生產線極速換上其他容量包裝的模具,有效減低用水、減少能源消耗。」
隨著科技急速發展,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的員工需要抱持開放態度,擁有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不斷學習,清楚了解團隊的工作,以及自己的位置,共同應對不同的挑戰。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現時有約1,200名員工,集團提供不同的培訓,每年招聘一定數量的大學畢業生,建造靈敏的團隊,急速應對變化。
「辦公室的團隊,每年定期走到前線幫忙,親身探訪客戶,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同時了解我們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最近香港太古可口可樂邀請旗下員工,以及社福機構的年輕人,一起為廠房的外牆繪畫,提升員工的歸屬感,以及加強與社區的聯繫。
因應60週年紀念,「香港太古可口可樂動力跑2025」於4月舉行,吸引4,000名參加者,正好配合集團為香港帶來活力和新意。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植根香港60年,我們並不單只是在此設廠生產,現時成為香港社區的一部分。」
高逸才指出,香港業務將會繼續發展,而且香港市場的角色從未改變,一直是潮流領導者,市場充滿活力的變化,而且吸收全球的影響,所以能夠成為其他市場的榜樣。
「過去60年,我們在不斷變遷的環境中成長,面對未來,我們將積極應對三大挑戰,包括繼續以顧客為先、成為客戶的最佳夥伴,以及培訓人才。」高逸才說。

「可有為,樂有夢」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遵從集團 (太古可口可樂)的「可有為,樂有夢」2030可持續發展戰略,涵蓋三大範疇—「環境」、「產品」、「我們」。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目標是於2030年或以前,將碳排放量(範圍1、2和3)較2018年基準減少30% ;於2030年或以前將碳排放量(範圍1及2)較2018年基準減少70%。
近年旗下產品包裝不斷換上環保物料,以玻璃產品而言,可重用玻璃樽用上60%的再生玻璃物料,重量減輕三分之一;容量增加三成至250毫升。
玻璃樽原本的綠色改為透明,以便回收再生;新款樽身不再刻有產品名稱,而是採用可回收的產品招紙,方便玻璃樽回收再用。
使用過的玻璃樽運送到沙田裝瓶廠進行清洗及消毒後,並再次入樽、換上新招紙,重新推出市面;新款玻璃樽平均可重用15次,然後會被送往回收處理,減少堆填區負荷。
膠樽方面,香港太古可口可樂現時所生產的PET包裝含有50%再生物料;2020年起,所有本地生產的bonaqua「飛雪」水樽(2公升或以下)均使用100% 再造膠樽(樽蓋及標籤除外)製造。
「推行環保措施牽涉成本,但同時帶來效率方面的得益,例如玻璃產品減輕重量30%,有效減少廢物、碳排放,同時減少原材料。最重要是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我們下放權力,讓員工作出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決策。」高逸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