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多變吸年輕客群 搶佔中高端市場最大分額
星巴克「星星相識25年」主題展正在舉行,讓人回味品牌過去多年的發展,同時發掘更多與咖啡有關的知識及趣味。
香港及澳門星巴克總經理陳健倫坦言,品牌必須緊貼潮流,以多變的形式呈現,搶佔中高端市場最大分額,分店數目將於兩、三年內回復至高峰期,甚至有望超越高峰。
太古城中心正在舉行星巴克「星星相識25年」主題展,作為慶祝來港25週年紀念活動之一,預計十天展期能吸引20,000至30,000人次。
香港及澳門星巴克總經理陳健倫說:「主題展是慶祝活動的重頭戲,因為品牌在港澳開設150間以上的分店,難免讓人覺得像連鎖店,品質穩定但難有變化,惟品牌的起源是源於對咖啡的熱情,希望重新帶出這個重點。」
年底前增6間新店
另有專區展出在港開業以來使用過的咖啡機,第一代是La Marzocco,後來於2011年引入Mastrena 1,現在使用Mastrena 2,沖泡咖啡的時間較短,但是經過盲測,證實品質與之前一致。
「2000年開幕的時候,沖泡咖啡的時候需要拍打,往往發出聲響,現時個別分店,仍然有使用這種手動機器提供精品咖啡,咖啡大師因應咖啡豆的種類、壓粉力度,沖泡出不同味道的咖啡。」
陳健倫於2022年加入星巴克,他在香港星巴克開業首天成為顧客,並且一直是金會員,加上他對研究歷史非常有興趣,所以對於這個品牌具有深入的認識。
「近年的發展重點當然是引入更多科技,包括咖啡機、營運系統等,亦要重新設計工作流程,隨著分店數目增加,團隊規模亦在增大,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持初心,繼續發揮對咖啡的熱情。」
星巴克是全球品牌,在不同市場提供各具特色的體驗,剛在台灣開設亞洲旗艦店「星巴克典藏DREAM PLAZA台北」,總面積達數萬平方呎;上海南京西路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是全球最大的星巴克之一,並且定期舉行烘焙工作坊。
「香港租金特別高昂,所以無法開設特大店舖,但是我們正在積極物色位置,重新開設更多概念店。」
星巴克曾經在都爹利街、洗衣街開設概念店,但因租約期滿經已結束,希望能夠在年底之前再次開設全新概念店。
新冠肺炎疫情前,星巴克港澳分店數目一度高達約180間;但是在疫情打擊及經濟下滑影響之下,現時分店數目減少至約150間。
「這段期間,我們無可避免地在偏遠地區進行斷捨離,希望在兩至三年內,令分店總數重返疫情之前的水平,甚至超越;今年底之前,已經落實新增六間分店,趁機會爭取曝光率。」

分店模式多變
經濟下行,部分業主亦開始減租,旺區的租金變得相宜,星巴克重返這些區域,並且在其他位置開業。
中環歷山大廈分店經已結束,即將在附近開設新店;太古城中心分店於去年底結束,今次在此開設主題展,期望能與業主達成協議;另外亦會重新在銅鑼灣、旺角、尖沙咀等區域增加部署。
因應現時經濟情況;加上顧客消費模式改變,星巴克採取多變的分店形式,應對市場變化。
星巴克即將在置地廣場開設全亞洲最細的分店,面積只有80平方呎,只做外賣,不設座位。
IFC、合和中心、啟德、旺角家樂坊是Starbucks Reserve,是混合模式,提供主流及精品咖啡;即將在銅鑼灣利園一期開設香港首間純Starbucks Reserve,面積約800平方呎。
「我們即將推出更多Starbucks Reserve,與其他提供主流咖啡的分店並行,希望讓人覺得我們不是『流』,同時製造話題。」
一直以來,星巴克未能為顧客提供精品感覺,但是近年在餐單上改進不少,現時的咖啡機可以擺放多種咖啡豆,提供具有果味、堅果味、淺炒或深炒的咖啡。
「去年我們成功向美國總部取得認可,現於港澳26間分店提供Piccolo(短笛咖啡)及Dirty(漸層咖啡),計劃之後擴展到更多分店。
Dirty只在香港提供,暫時全球其他星巴克均未有提供;全球其他分店只在Starbucks Reserve分店,以Cortado(特濃鮮奶咖啡)形式發售Piccolo,香港指定分店亦有提供。
將食品發揚光大
星巴克亦在分店提供兩種期間限定產品,分別是地區性及香港獨有的產品,並且出現數個成功例子。
陳健倫本身是咖啡大師,2024年參加內部的飲品比賽,憑著黑芝麻鮮奶咖啡配豆腐花獲得亞軍,因而在去年將之產品化,並且成為去年期間限定產品的銷售冠軍。
牛奶雞蛋布甸特濃咖啡星冰樂及牛奶雞蛋布甸忌廉星冰樂是2023年比賽的冠軍作品,現於港澳線分店有售,以港式甜品雙皮奶為靈感,加入日本牛奶布甸及雞蛋布甸,中間夾著星冰樂,層次口感分明。
期間限定產品一般供應一個半月,如果有成功例子,例如2023年的抹茶豆腐花、今年的開心果奶咖啡,可能在之後會回歸。
地區性的期間限定產品,包括焦糖西班牙脆條系列等,一般供應三個月,與香港獨家期間限定同時推出,這些產品約佔整體銷售介乎15%至20%。
近年,不少酒店西餅廚師獨立開設精品咖啡店,並且以即製的烘焙產品吸引顧客,這些店舖規模較小,能夠迅速應對市場變化。
「由於我們分店數目具有一定規模,而且分店現場沒有廚房,所以食品主要由中央工場製作,需要考慮運輸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所以較難發揮工藝。」
以藍莓芝士餅為例,必須多加一層啫喱固定;否則,經過運輸後,藍莓可能掉落。
星巴克香港業務由美心集團營運,美心設有龐大的食品廠,正研究於星巴克分店提供更多元化的食品種類,包括引入更多麵包種類及烘烤方法。
美國總部對食品方面的限制較少,因為香港市場將食品業務發揚光大,令到食物種類更加精彩;港人喜歡咖啡配食品,這個比例是全球最高,食品銷售約佔整體四分之一。
「消費降級是現實,對我們也帶來一定的壓力,但不是全部人都如此,只有某部份的顧客出現這種情況。」
星巴克的會員系統,現時吸納了近50萬名會員,因應他們的消費情況進行分析,並且將顧客分類,針對消費降級及沒有降級的顧客,提供專屬優惠。

吸納Z世代
目前,星巴克大部分顧客仍然屬於中高檔市場,亦有部分在大眾化市場的邊緣,後者或經已流向其他品牌。
「中高檔顧客極力保持生活水平,願意付出30元至50元購買一杯咖啡,讓自己感覺良好,但是會選擇具有水準的餐飲品牌。」
星巴克極力爭取中高端市場的最大分額,雖然政府統計數字顯示,近年移民的中產高達近40萬人,星巴克認為不能再留戀,需要開拓新市場,尤其是Z世代。
Z世代因應經濟情況共分兩大類,具有經濟能力的,可能無需要太多優惠刺激,但是追求咖啡店的整體氣氛及體驗;至於經濟力較差的一群,他們也追求享受,只是次數較少,平日生活節儉,只在週末較為願意消費。
星巴克積極與潮流接軌,經常與不同IP推出聯乘精品,包括Miffy、PEANUTS和潮牌BEAMS等;主題展推出粵劇戲服與紅白藍圖案重新演繹的星巴克熊(Bearista),日後將讓消費者投票選出喜歡的款式,然後進行量產。
會員App即將全面革新,以前是儲星星換禮品,日後可以自行決定換取禮品的種類。
由於分店數目減少,所以星巴克的整體銷售額無可避免下降,然而同店銷售按年仍然有增長。
「近期市場情緒悲觀,但這只是一個階段,進行汰弱留強,被淘汰的以內在因素為主,所謂『一雞死一雞鳴』,有些新品牌新概念,仍然能夠吸引顧客大排長龍。」
星巴克在港相對來說是舊品牌,所以不能完全一成不變,必須持續了解市場,不斷變化。
「香港經濟體有一定規模,品牌能夠搶到一定分額便能夠生存,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向前,而且經已證實,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

軟性渠道進行推廣
「上述都是硬性渠道,我們同時在軟性渠道進行推廣,包括與中學及大學合作,舉行不同的活動。」陳健倫說。
星巴克與中學及社福機構合作,為中學生提供工作坊,讓他們體驗擔任咖啡師,並且配合撰寫履歷及面試技巧,另外舉行校際比賽,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
至於大學,星巴克與香港大學合作舉行街頭表演音樂會,因為音樂與咖啡是很好的組合。
星巴克為港大商學院碩士課程提供專項活動,讓學生構思針對港漂的推廣活動,善用人工智能拍攝短片,進行比賽;另外亦與創意媒體學系合作,讓學生發揮創意。
中學方面,與香港零售管理學會合作,透過科技包括應用程式,為社群提供方案,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去年星巴克在灣仔開設本港首間社區共融分店,與非牟利機構合作,舉行工作坊和職業探索計劃,為年輕人提供關於未來事業發展的資訊及學習平台,尤對餐飲業有興趣的學生。
星巴克與兒童醫院合作,讓病童扮演咖啡師,沖泡咖啡及準備食物招呼父母,讓他們建立自信,不會因為是病童而覺得自己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