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集團 軟餐 資料圖片

稻香集團推軟餐 多管齊下迎難而上

市場動態

廣告

明天( 5月11日)是母親節,不少人都會與媽媽吃一餐豐富的晚飯慶祝,最近稻香集團旗下的鍾菜館推出「同桌同餐吞嚥友善饗宴」,讓長者與家人重拾同枱共食的美好時光。今年正值稻香集團35週年紀念,這是其中一項重要活動,期望讓更多人能夠享用美味的粵菜。面對餐飲業寒冬,稻香集團努力做好自己,同時研究更多發展方向,透過開拓其他業務,追回因疫情而失去的分額。

隨著人口老化,很多母親都是長者,當中不乏吞嚥困難的人士,她們進餐的時候遇到障礙,未必能夠像以前一樣享受美食。
最近稻香集團旗下的鍾菜館,推出「同桌同餐吞嚥友善饗宴」,符合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的同時,亦重現粵菜佳餚及點心的美味,讓長者與家人同枱一起享用。

稻香集團 軟餐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高度還原食品

稻香集團營運總監鍾凌峰說:「我們聽到顧客的聲音,他們很想帶年邁的父母,一同到酒樓吃飯,但是礙於吞嚥困難,而酒樓一般沒有合適的食物,只能自備不太吸引的食物,長者在整餐飯的參與度非常低。」
因緣際會,稻香集團結識到社企The Project Futurus,因而激發創意,決定推出專為吞嚥困難人士而設的軟餐。
市面上的軟餐,最常的做法是將食物搞爛,變成糊狀,讓長者或吞嚥困難人士容易進食,但是難免失去食物原有的味道及質感。
稻香集團參考IDDSI,設計出九道菜式,當中包括四款精緻軟餐,將食物打成糊狀,再加入軟餐酵素粉加熱及固形,務求高度還原食品本來的外形及口感。

「在食物中加入天然的植物酵素,主要用作凝固,然後再去倒模,做出食物原本的模樣。」
IDDSI共分多個等級,四款精緻軟餐是最高級別的標準,這次餐目還有第七、第六及第五級的食品,照顧不同程度吞嚥困難人士的需要。
「我們的初心是希望做出比較精緻的食物,讓長者既能食得到,同時食得好,並且將這些餐目恆常化,讓顧客隨時享用。」
首階段,這個餐目在稻香集團旗下四間鍾菜館推出,餐牌經已上載至社交媒體,方便顧客瀏覽,如有需要的顧客,可以打電話到餐廳訂購指定的菜式。
「軟餐的價格與正常餐牌一致,賣貴一點其實沒有意思,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能夠享受粵菜的味道。」

顧客訂購點心的話,燒賣一籠四件、蝦餃一籠三件,並非專為長者一人而設,希望同行者一起享用,令他們對這種選擇更有認識,有助宣傳推廣。

稻香集團 軟餐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舒緩人手壓力

稻香集團成立於1991年,今年是35週年紀念,培育了不少忠實「粉絲」。
「當年的顧客,現時經已是長者;他們帶同的子女正值盛年,可能擔任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照顧他們的需要。」
現時稻香集團在香港共有44間分店,分為多個品牌,其中走中高檔路線的鍾菜系列,源於十多年前時代廣場的鍾菜,現時該店改為鍾廚,合共兩間分店,主攻商務酬酢,整體感覺較為隨意,選址在市中心。
此外,鍾菜館定位為精緻中菜,類似私房菜的形式,主要作為宴客之用。
「鍾菜館經常推出特色菜式,大廚不時返回內地,與不同城市的大廚交流,研發嶄新菜式,亦會推出工序較繁複的精緻菜式。」鍾凌峰說。

鍾菜系列還包括山頂的鍾茶館,主攻飲茶及點心,目標顧客群是遊客。
至於走大眾化路線的稻香品牌,現時合共有28間,包括稻香•茶居及稻香超級漁港;另有特色線,包括潮州菜的潮樓、潮•囍薈;客家菜的客家好棧、客館等。
在稻香飲茶,最大的分別是茶車,顧客可以自行煲水及沖茶,毋須等待職員服務。
「數年前,集團難以聘請人手,所以我們不斷思量如何減少員工的工作量,於是引入茶車,不久便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除可以取代部分人手外,顧客自行沖泡熱水,感覺也較安全。」
據悉,現時近九成分店都使用茶車;餘下一成是舊式分店,因為每張枱之下都要增加設備,才能夠接駁電源,所以只有當開設新店或翻新裝修,才可以引入茶車。

近年各行各業都在數碼轉型,餐飲業當然沒有例外,手機點餐成為大勢所趨,逐步取代點心紙。
「最初推行的時候,當然遇上一定阻力,尤其是長者,有些人沒有手機,也有些人懶得學習,隨著員工推廣環保意識及悉心指引,現時99%客人都是手機落單。」
粗略估計,手機點餐為集團每年節省數以十萬計的紙張,不過部分長者始終無法掌握手機落單,這時員工可以提供協助,甚至提供點心紙。
2023年,政府推出「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協助舒緩本地人手緊張的問題,稻香集團亦有參與其中,現時輸入逾600名員工,約佔整體逾2,000名員工的三分之一。

稻香集團 軟餐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力拓海外市場

為了慶祝集團35週年紀念,旗下分店推出各種宣傳推廣活動,最近鍾菜館「夢迴1960點心回歸」,推出經典點心,連價錢亦倒流至數十年前。
此外,不同分店亦會推出懷舊菜式,包括豬膶燒賣等,主要視乎是否能夠找到師傅製作這些點心。
稻香品牌平穩發展,過去五年,集團集中火力發展鍾菜系列,若遇上合適的位置,不排除繼續發展各個品牌。
「過去數年,集團旗下的分店『有開有閂』,一直維持逾40間這個數目。」
2016至2017年是稻香集團的高峰期,在港分店總數超過60間。
2019年,本港發生社會運動,隨後遇上世紀疫症,直至2022年底至2023年初才開始復常。

「稻香集團的生意,與疫情前比較仍然相距兩至三成,但是再不能夠沿用過去的模式,追回失去的生意,而是必須加入新思維。」
持續三年的疫情,令港人的生活模式改變,即使生活復常,但是有些習慣經已形成,例如人們不會在街上逗留太夜。
因應這個情況,稻香集團旗下的食肆推出「早D開飯」推廣,晚市提早至5時開始,方便顧客用膳完畢後,還可以在附近逛街,然後提早返家休息。
稻香集團在大埔設有中央廚房,主要為旗下的食肆提供食品,由於產能並未用盡,所以開拓商業對商業(B2B)業務,為其他食肆,包括中菜及西餐,提供半製成品或成品,提升收入來源。

此外,廠房生產的產品亦會出口至泰國及澳洲,日後將會開拓更多市場,包括加拿大、英國等。
「不少華人聚居的海外城市,很多人喜歡飲茶,但是點心師傅已經非常年長,我們希望能夠協助傳承這門手藝,讓海外華人能夠享用精緻點心。」鍾凌峰說。
稻香集團早於逾20年前便進入內地市場,現時在內地合共設有24間分店,主要集中於大灣區及華中地區。
「我們曾經進入華北地區,但是疫情期間。集團進行重組,由於內地幅員廣大,而且競爭激烈,所以我們將戰線集中於大灣區,由於地理位置較近香港,管理相對容易。」
除了食肆,稻香集團旗下還有餅店泰昌餅家,現時在港設有六間分店,而新加坡市場經已增至十間,這是與其他的合作夥伴合作,並且計劃於今年第四季進入泰國,包括考慮進入機場。

「泰昌餅家定位較精緻,發揚傳統手藝,例如蛋撻,我們堅持使用鐵蓋,而不是錫紙,因為傳熱較佳,味道會較好。」
事實上,蛋撻是一種非常方便食用的食品,可以隨時grab & go,就像西方的冬甩一樣。

稻香集團 軟餐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了解才懂得欣賞

「軟餐主要是照顧長者的需要,我們亦重視教育,向下一代灌輸中華飲食文化,讓他們了解中菜背後原理,才更懂得欣賞。」鍾凌峰說。
稻香集團的廠房原本在火炭,後來因為需要增加產量而搬到大埔,火炭廠房舊址進行活化,2012年改建成四層、總樓面面積約34,000平方呎的多用途大樓——鍾偉平大樓,功能結合培訓及中式飲食文化傳承。
鍾偉平大樓以象徵式1元,將場地租給VTC稻苗學院,作為課室。
此外,鍾偉平大樓設有博物館,可以接待學校或者不同的團體到來參觀。
鍾偉平大樓推出不同的工作坊,包括因應中式節日,例如端午節、中秋節、農曆新年,教導小朋友製作糭、月餅及年糕等。

「年輕一代有機會了解中菜的文化,例如蝦餃、燒賣的製作過程,他們才知道當中牽涉的功夫。」
有時也會招待少數族裔,讓他們嘗試飲茶,吃點心,因為他們可能從來沒有機會去中式酒樓。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