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

內地股民被收割、境外炒股賺10萬上繳兩萬!自媒體自爆被稅局「真追數」:如有異議,致電納稅服務熱線

投資熱話

廣告

近期內地稅務部門加強對境外股票投資收益的監管,向炒作港、美股的內地居民密集發出自查及補稅通知,不僅股息需繳20%稅款,連年度股票盈利亦須統一申報繳稅,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境外炒股被徵稅20%

據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個省市稅局透過短信、電話等方式,要求通過多個主流平台投資的居民,對2022至2024年間的境外所得作出補稅申報,範圍包括股息紅利、資本利得、利息、財產轉讓和境外任職收入。

部分稅局人員更明言,補稅行動將逐步常態化,自查只是第一步。

據《財聯社》報道,首輪通知針對資產規模較大的「大戶」,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從十萬元至百萬元不等。有投資者表示,接到稅局電話時才驚覺「境外炒股也要交稅」,而部分人在2023年帳面盈利,但2022年仍在虧損,卻被告知不得跨年抵扣。

自媒體遭「逐個點名」 投資者憂稅網收緊

有內地財經自媒體如「貓筆刀」亦公開其遭遇,稱數週前接到北京某區稅局電話,指出其於海外券商平台有交易紀錄,須按規定補交稅項。

引述報道指,稅局方列明,她須就港股股息補交20%稅款,炒股利潤部分亦須按年繳稅。該自媒體認為股息交稅屬合理,但對於盈利稅則感到不公,質疑為何不能就多年的總虧損作統一計算。

稅局則回應稱「這已是政策優惠,否則每一筆交易都須課稅」,如有異議僅可循行政復議或熱線申訴。

同時,政策強調根據CRS(共同申報準則)所得資料暫無法準確判斷投資盈利與否,因此納稅人須主動申報。稅率方面,境外投資涉及股息及資本利得,均適用20%。

部分投資者轉向港股通以規避資本利得稅,惟該平台交易標的有限,亦無法參與新股認購;另有言論指出,內地炒美股仍具優勢,因其暫不徵收資本利得稅,可靈活短炒,毋須像美國本地居民般面對高達37%稅率。

炒股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隨着內地A股與房地產市場回報持續疲弱,港美股投資仍被視為資產配置的避風港。不過,業界提醒,隨稅網收緊,未來或將全面涵蓋更多中小投資者,投資者應評估稅務風險、合規操作,以免「補稅潮」蔓延時措手不及。

綜合內地證券行資料,目前內地股民投資美股的流程重點如下:

步驟 操作內容 補充說明
1 選擇交易平台 港股券商(如富途、老虎);海外券商(如盈透 IB、Schwab)
2 準備開戶資料 身份證 + 護照、地址證明(如水電單)、個人銀行帳戶(支援外匯)
3 提交開戶申請 在線填表,部分平台需身份驗證或見證開戶
4 完成外匯購買與轉帳 每人每年最多購匯 USD $50,000轉帳至港券商/美券商帳戶
5 W-8BEN 表格申報(稅務用途) 減免股息稅,表明非美國居民身份
6 開始美股交易 使用 App 或網站平台下單買賣;美股交易時段:北京時間 21:30至04:00(夏令)
7 後續資金出金/資產申報 出金需合規、涉及外匯審查;境外收益理論上應向中國稅局申報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