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 競爭

商家計死數損競爭 市民或成最大輸家

投資熱話

廣告

資本市場有莊家操縱股票,宰割散戶;零售市場也不時有商家搞合謀定價,剝削大眾。

不過,現實情況是,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費者也未必留意到自己被剝削,做了羊牯,其中最值得提防的是操控轉售價格 (即resale price maintenance,簡稱RPM),競爭事務委員會過往不時收到相關投訴及查詢 ,反映出不少商人利用這種違法手段,對消費者上下其手。

話說去年9月競委會已就香港首宗操控轉售價格案件入稟審裁處,向一間名為「天厨」的味精製造廠展開法律程序,根據早前公布的案情就指出,天厨竟然向兩個主要本地分銷商銷售粉狀味精產品時,訂定最低轉售價,即是涉嫌操控轉售價格了。

這個故事沒有智慧型罪犯,因為天厨手法也很直接,很粗暴,竟是明目張膽發出通知、提醒及警告,確保分銷商不會以低於指定價格銷售味粉,有其中一間分銷商用較低售價爭客時,就引起另一間分銷商不滿而向天厨投訴,結果天厨作出跟進,對以較低價銷售味粉分銷商作出威脅或懲罰,以確保分銷商遵從他們訂定的轉售價格。然後,就是天厨被競委會入稟的故事。Stupidity is always a bigger crime.

甚至乎,本人亦有第一身的經歷。話說有多年好友從事零售業務,從批發商入貨時,總會得到「建議零售價」以作參考。如果是真正的建議本來並無不妥,但後來好友做促銷減價,卻受到某行家恐嚇,聲稱會向批發商反映,企圖令朋友跟隨「建議零售價」。故事結局是,後來該行家未知是否擔憂法律責任,竟把公司「技術性結業」 ,並且改名重新出發。

其實,這類事件隨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有發生,只是操控轉售價格在消費者層面未必容易察覺,但卻實在地影響民生消費。以天厨案件為例,味粉價格因RPM控制高企,茶餐廳入貨時不是「硬食」,便只能轉嫁給食客,結果大家都不知不覺成為受害者。

走筆至此,突然想起已去世數年的759阿信屋創辧人、「肥老闆」林偉駿,他在2011年因為在759低價出售可樂,涉嫌惹來供應商太古施壓,最後他的大聲疾呼惹來社會巨大迴響,現時回看,若然當時香港已有競爭法,或許消費者一早可以平價買可樂了。

上述幾個例子,共通性是商家擔心利益受損,以為容許分銷商減價出售商品就是少賺了,甚至蝕錢了,卻忽略以這種手法限制分銷商定價,其實是粗暴地阻礙了市場競爭,影響消費者享有低價優惠的機會,Come on James,做生意,真的勿只是一味計「死數」。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sigm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