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

少林寺方丈被捕!涉挪用公款、包養情婦育有私生子被逐出佛門!現代破戒僧上演 《天龍八部》情節翻版

投資熱話

廣告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俗名劉應成)被揭涉及刑事犯罪及嚴重違反佛教戒律,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中國佛教協會昨(28日)發聲明,宣布註銷其戒牒,正式取消其僧人身份。協會強調,事件性質惡劣,已對佛教界聲譽造成重大損害。

少林寺方丈涉刑事違規 釋永信遭註銷戒牒

公告指出,釋永信涉嫌挪用、侵佔項目資金與寺院資產,並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甚至育有私生子,行為嚴重違背佛門清規。河南省佛教協會報送報告後,經審核決定註銷其戒牒,意味其不再具備出家人身份。

消息一出,不少網民將釋永信與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少林掌門玄慈作對比。玄慈表面為一代高僧,實則破色戒與葉二娘育有虛竹,終在少室山當眾被揭破。評論認為,釋永信多年坐擁宗教與政治資本,經營少林品牌有成,卻同樣難逃人性貪婪與色戒誘惑,現時身敗名裂,命運仿如小說情節翻版。

綜合內地傳媒報道,少林寺不僅是宗教聖地,亦是登封市的經濟支柱。其旅遊收入一度佔據地方財政收入超過三分之一,目前圍繞少林寺形成的第三產業仍佔登封財政的約三分之一。少林寺的商業價值與文化地位密切相關,亦讓其住持長期處於地方與中央矚目之下。

事實上,中國寺廟自古以來便具備經濟功能。歷史上,大寺廟即大地主,小寺廟即小地主,除香火與布施外,亦經營工商業。

隋唐時期已有「佛進藏院」,被部分經濟學者視為古代典當行雛形;宋元明清以降,寺廟開展收租、做買賣乃至經營手工業,在正史與方志中屢見不鮮。佛教經濟體系與封建社會結構交織演進,為今日少林寺的資源積聚與管理困局提供歷史注腳。

釋永信早於2015年已被人匿名舉報涉包養情婦、侵佔資產等,當時官方為其「闢謠」。惟據報他於今年春節後已被限制出境,並接受多輪談話。至本月25日晚,終被河南新鄉公安帶走,翌日消息網上傳開,並一度登上熱搜。

公安澄清潛逃赴美為假消息

少林寺官方微信帳號於26日晚證實事件,稱其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另有傳聞指他曾欲帶34人潛逃赴美,包括情婦與私生子,但開封公安其後澄清所謂通報為假消息。儘管部分細節存疑,核心事實無可否認。

釋永信現年59歲,安徽潁上人,17歲出家,1999年出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亦為少林品牌化與產業化的推手,創立少林實業與影視公司,因頻繁出鏡與商業活動被譏為「少林集團董事長」。

微信自媒體如「媒派」、前《新京報》調查記者付松等均曾撰文,引述知情者確認釋永信被查,指事件或涉新一輪財產轉移與政商關係,惟相關文章迅速被刪,帳號亦受限,顯示官方審查趨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