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伴

90年代沙田八佰伴紀錄片意外「出土」!1997年突破產!街坊懷念美食廣場燒餅機:日本公司晨會文化最難複製

投資熱話

廣告

對於成長於80、90年代的沙田居民來說,「八佰伴」幾乎就是「新城市廣場」的代名詞。最近,YouTube上流傳一段由日本人上載的1990年香港八佰伴紀錄片,拍攝地點正是沙田新城市廣場分店。畫面帶觀眾回到昔日只設L1超市、美食街及L2家居部通道的時代,商場內瀰漫着濃厚的日式氣息。

沙田八佰伴紀錄片意外出土

從影片所見,即使時隔35年,今日到訪日本百貨公司,仍能找到當年相似的風貌。

片段特別展示了八佰伴每天開店前的員工「朝禮」,員工整齊列隊,高呼口號,朗誦1990年的標語:「八佰伴國際集團,創造嶄新形象,跨越國際,飛越90。」這種紀律嚴謹的文化,對不少香港人而言,早已成為一段深刻的商場回憶。

日本百貨巨頭八佰伴於1970年代先在新加坡拓展,1984年正式進軍香港,選址沙田新城市廣場,成為開幕的重要創始商戶。

據知,當年八佰伴一口氣租用17萬平方呎,從地庫到四樓均屬其版圖,規模堪比「半個新城市」。不少居民至今仍記得父母一句:「去八佰伴飲茶」,足證其地位。

事實上,沙田八佰伴是不少港人的童年印記,三樓玩具部是「小孩天堂」,電子遊戲展示櫃裡播放着紅白機、Game Boy等畫面,不少學生即使沒錢買遊戲機,亦會流連忘返。

上一代港人集體回憶

亦有網民回憶,其美食廣場則是另一個吸引點,栩栩如生的食物模型,從滑蛋豬扒飯到叉燒拉麵,讓不少香港人首次接觸日本料理;特別是現場製作的香蕉班戟與「公仔燒餅」,更成為上一代人津津樂道的畫面。

從商業角度,八佰伴的出現,為沙田新城市廣場帶來極大人氣。據悉,新鴻基地產與八佰伴最初簽訂十年合約,這段時間亦是兩者的「黃金十年」。

然而,隨着商場人流穩定增長,發展商逐步收回商場空間。1994至1995年間,八佰伴僅獲續租一、二樓,其餘部門被迫重組。

昔日八佰伴佔香港百貨業重要一席位,高峰期於香港設有10間分店,遍布沙田、黃埔、藍田、將軍澳、屯門、荃灣、元朗、天水圍、馬鞍山。

網民憶述,八佰伴對沙田社區影響深遠,甚至有居民記得開幕當日,城門河畔舉辦過大型煙花滙演,如此盛況相當難得。

1997年突然破產

然而,這段繁華並未持久。1997年11月,八佰伴宣告破產,宣告其國際零售帝國走到盡頭。這一幕,對無數曾經在八佰伴消費、成長的香港人而言,至今仍難以置信。

八佰伴的故事,要從創辦人和田一夫說起。1929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熱海,他的母親加津正是電視劇《阿信的故事》女主角的原型。

報道指,和田一夫自小在菜檔長大,母親教導他「做生意不分高低,有沒有出息在於做人做事」。憑着這股精神,他在1960年代接手家族事業,將小小的蔬果舖發展為東京上市公司,並在70年代開始進軍海外。

1984年八佰伴進入香港後,沙田開幕首日便人頭湧湧,其後更開設十間分店,和田一夫本人亦隨總部一併移居香港。

他深信中國是零售業的未來,1989年更以香港為基地成立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繼而進軍內地。

八佰伴香港於1988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八佰伴國際則在1993年上市。1996年,八佰伴國際曾計劃把八佰伴香港私有化,但因第二大股東鄧普頓基金反對而失敗。

1994年,上海第一八佰伴開幕,單日顧客超過百萬人次。和田的藍圖是於2000年前在中國沿海城市開設逾千間超市,甚至打造三千間快餐連鎖。

可惜,好景不常。就在和田全力押注中國市場之際,日本本部卻首次錄得虧損。其弟和田昌晃為粉飾業績而做假帳,結果令日本八佰伴全面崩潰,拖累全球業務陷入破產。

創辦人和田一夫於2019年19日逝世,終年90歲,八佰伴這個曾經響徹國際的品牌,最終只為港人留下回憶和惋惜。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