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

Starbucks員工中秋節賣月餅跑數!KPI唔達標要自己掏錢啃咗佢?官方回應懲罰機制:絕不允許墊支自購

投資熱話

廣告

臨近中秋佳節,本應是餐飲品牌促銷月餅最後機會,但星巴克中國近日卻因「月餅銷售任務」而陷入輿論漩渦。多名員工在內地社交平台發文,指自己為完成門店指標,被迫自掏腰包購買月餅,不少兼職生更要墊付數千元人民幣,令生活費大受影響。事件迅速在網上發酵,被形容為「強迫員工啃月餅」。

星巴克兼職員工 墊支自購月餅

據內地媒體報導,一名大學生兼職員工在網上抱怨,為完成銷售任務不得不買下15盒月餅,合共接近3,000元人民幣,直言生活費因而吃緊。

更有聲稱來自浙江的全職員工透露,自己的任務目標高達25盒,目前已經「自購」了5盒,花費超過1,000元,並無奈地將月餅低價轉賣。

這位員工更指,公司設下懲罰機制,若銷售數字未達標,不僅影響考核,還可能失去國定假日三倍工資的排班機會。評論區隨即湧現大批自稱星巴克員工的回應,不少人表示「年年如此,曝光後依舊不改」。

內地媒體翻查二手交易平台「閒魚」,發現不少標明為星巴克月餅或月餅券的商品被轉售。原價每盒358元(六件裝)的月餅,在平台上只需139至175元不等,折讓幅度接近五成。這些低價貨源,大多被外界認為是員工為回收資金而拋售。

有網民揶揄,「星巴克的月餅,最後還是要靠員工自己吃掉」。

星巴克否認允許自購

面對質疑,星巴克中國迅速回應,強調公司「絕不允許員工墊款自購」,並稱已展開調查,屬「原則問題」。

同時,公司呼籲消費者透過正規渠道購買月餅,以保障自身權益,強調其產品每年上市後「一直深受關注」。

然而,輿論並未因官方表態而平息。部分網民批評這種「不成文KPI文化」早已存在,官方否認只是「避重就輕」,更有人直言「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體制性問題」。

值得留意的是,星巴克正處於出售中國業務的關鍵時刻。早前公司在2025年第三季財報電話會上透露,已有超過20家機構表達興趣。董事長倪睿安(Brian Niccol)強調,雖然正尋求引入新資金,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不變,公司計劃保留約三成股權,其餘將由多家投資者分攤,以避免單一股東持股過高。

據內地財經媒體消息,目前進入最後一輪談判的買家包括博裕資本、凱雷集團、EQT及紅杉中國,交易最快於10月底前落實。早前市場對星巴克中國業務的估值介乎50至60億美元。

然而,月餅銷售風波在此時爆出,外界憂慮或會影響品牌形象與談判進度。有評論指出,「當一間跨國企業被揭發逼員工『自掏腰包消化庫存』,對外界信心難免是一種打擊。」

在內地零售及餐飲行業,不少企業常將節日商品銷售與員工績效掛鈎,甚至出現「任務未完成需自行消化」的情況。星巴克事件再次引發對此文化的廣泛討論。

有分析指,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一直強調品牌溢價,但月餅畢竟屬季節性高價產品,消費需求有限,若仍以硬性KPI推動,最終只會加劇員工壓力,甚至導致反效果。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