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ai潮流 蘋果股價

不跟AI潮流 蘋果股價也可創新高|封面故事

投資

廣告

當市場熱烈追逐AI浪潮、各大科技巨頭爭相擴建資料中心、瘋狂採購晶片時,蘋果卻顯得特別冷靜。微軟、Alphabet、Meta與亞馬遜動輒投入上百億美元用於AI發展;相比之下,蘋果的布局看似保守,支出微薄,卻依然交出亮眼的業績,驅使蘋果股價過去三個月仍上漲約25%,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惟這波漲勢並非由 AI 熱潮推動,而是來自產品週期與企業韌性。

蘋果最新一季財報顯示,營收達1,025億美元,年增8%,每股盈餘1.85美元,年增13%,遠高於預期。雖然iPhone銷售在中國市場略顯疲軟,但整體業績仍創紀錄。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 75%,成為穩定現金流的重要支柱。
不同於其他科技巨頭,蘋果並未大量囤積AI 晶片,而是選擇向外部的合作夥伴租用算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時維持靈活性。2025財年資本支出約127億美元,雖遠低於同業,但較去年成長 35%,顯示其「穩中求進」的投資節奏。

推遲多時的 AI 嘗試

蘋果長期鞏固生態系統,用戶留在體系內,再透過App Store、iCloud、Apple Music等服務持續付費。AI發展對這台「現金機器」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而非維持營運的核心燃料。

蘋果股價的強勢主要反映9月推出的iPhone 17系列銷售亮眼。外媒報道指出,新機上市後市場反應熱烈,帶動股價連續上揚。CEO庫克(Tim Cook)預期,下一季度營收將增長10%至12%,有望創下「史上最佳一季」。
在AI領域,蘋果的腳步雖謹慎,但並未停滯。於2024年宣布發展Apple Intelligence,但其升級版Siri卻一直推遲,大部分功能亦未能到位。
為加快進展,據報蘋果正與Google合作導入Gemini模型,為Siri提供語意生成與任務規劃能力。Gemini僅在蘋果私有雲環境中運行,確保用戶資料安全。

蘋果在自研模型尚未成熟前,以外部技術補強體驗,同時維持封閉生態的控制力。財務總監 Kevan Parekh表示,公司將持續採取「混合模式」運行AI架構。
「我們不會放棄這種混合模式——同時利用自有資源與第三方資源」他指出。
這種策略讓蘋果在提升AI能力的同時,避免陷入基礎建設競賽,維持高效率與靈活性。
公司持續進行回購與股息回饋,市值突破40,000億美元的同時,仍保持充足現金儲備。對投資者而言,蘋果是少數兼具「增長」與「防禦」屬性的科技股。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