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保險呃人」假象?3大疑點揭藝人輸打贏要!帶壞頭「cut單」銀行有排忙|徐風

投資

廣告

最近大家都關注一宗藝人墜入「保險騙局」事件,該藝人在一個時事節目中聲稱,2018年起在她不知情下,被相熟的銀行理財顧問購入共5份儲蓄保險及1份帶儲蓄成份的終身危疾保險,5年內須支付共3000萬元保費。今年中因其與母親的聯名戶口資金不足,無法續交保費,而指控該理財顧問誤導,最終與銀行、金管局達成保密協議解決事件。

節目將藝人包裝成受害者,而該理財顧問則被打造成「騙子」的角色,讓觀眾容易消化成一宗銀行騙財事件。不過,當中也有不少疑點值得大家關注:

疑點1:聯名戶口資金流向未披露

第一:藝人在節目中,從來沒有披露該聯名戶口自2018年起的資金流入及流出情況。理論上,假如銀行戶口存有數千萬元資產,會被銀行升級至最高等級的客戶,甚至可達到私人銀行(Private Bank)賬戶級別,加上可獲得專業投資者(PI)身份,在銀行不只可購買保險,也包括基金、債券等其他理財產品,甚至可以在目前低息環境下,選擇槓桿加大購入資產的規模。

到底該聯名賬戶由2018年至今,除了購入上述6份保險產品之外,是否再無其他投資?如是,應該會在電視節目中公開銀行結單證明。然而,節目中除了缺失該重要資訊外,金管局早前也作出藝人的賠償不獲受理的決定,或許參考了該聯名賬戶過去數年的運作所致。

(圖片來源:unsplash@Eduardo Soares)
(圖片來源:unsplash@Eduardo Soares)

疑點2:「6000萬元資產」無從考究

第二:由於藝人幾乎沒有披露任何銀行賬戶資訊,到底她們一家是否曾經有「6000萬元資產」便無從稽考,藝人訴諸一般常識及刻板印象,指自己演藝工作多年,根本無法存積如此多的資金。但這些資產,也可以透過饋贈、投資等方法獲得,假如沒有提供全部銀行、證券行的結單以及點算貴重物品作證明,其實難以判斷一個家庭的總財富。

至於要求客戶填寫財務分析表(FNA)的目的,是憑客戶提供的資料,判斷其能夠承擔風險的程度及理財產品的適合程度,並由客戶簽署作實。由於未必需要繳交銀行結單作證,故有代理為求做到生意而稍為誇大客戶資產。不過,假如過份誇大客戶資產,是否能夠通過銀行及保險公司的內部審查,也值得大家懷疑。

(圖片來源:unsplash@MD Duran)
(圖片來源:unsplash@MD Duran)

疑點3:有足夠能力理解及簽署文件

第三:藝人從來未有披露自己的學歷。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她於美國加尼福利亞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理論上有足夠能力自行理解及簽署文件,而非僅依賴其理財顧問的投資建議。

節目中缺失多個重要資訊,似乎目的是打造成「保險呃人」的又一例證。在這個功利至上的社會,有代理為求簽單而遊走灰色地帶,但也不能忽視有客戶用各種方法輸打贏要。不過既然先例已開,應該有不少有心人準備參考該藝人的手法嘗試「cut單」變現,銀行、保險公司、保監局及金管局肯定有排忙!

延伸閱讀:封關又關HKTVmall生意事?王維基一個動作 間接承認網購業務到頂|徐風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unsplash@Eduardo Soares、unsplash@MD Du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