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格局 重塑下 資料圖片

全球安全格局重塑下 投資機遇

投資

廣告

世界局勢風起雲湧,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不少國家都重新審視自身的安全與經濟命脈。過去數十年,歐洲國家普遍傾向非軍事化,將資源投放於民生與社會建設。然而隨著烏俄衝突持續、亞洲局勢升溫及供應鏈頻繁受阻,「戰略自主」這個概念,正迅速成為各國政府乃至投資者的關注重點。

「戰略自主」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關鍵領域上減少外部依賴,這不只是國防層面的議題,更關乎網絡安全、能源安全與其他關鍵領域。近年,筆者看到各國政府在軍事與防禦上的支出大幅增加。
舉例說,北約成員國便承諾將至少兩成的國防預算,用於軍事設備採購與研發;歐盟委員會亦已承諾投入高達9,100億歐元以強化整體防衛能力,顯示出歐洲在安全戰略上的決心;德國方面更破天荒地通過歷史性國防支出提升,並設立一個規模達5,000億歐元的基礎設施基金,專門用於軍事與民用設施的現代化建設。
亞太地區方面,澳洲啟動了一項為期十年的國防計劃,總支出達7,650億澳元,涵蓋軍事裝備升級與防衛系統強化;南韓則計劃於2025年將國防預算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6%,以應對區域安全挑戰。

以上例子均反映一個明確訊號:國防與安全的開支增長,已成為難以逆轉的大趨勢。
除了傳統軍事裝備外,數碼安全亦是另一備受重視的領域。隨網絡攻擊日益頻繁,無論是政府機構、企業或個人資料都面臨潛在風險。
各國紛紛加強網絡防禦能力,例如投資於加密技術、資料保護與驗證系統等,為相關科技企業帶來可觀的增長前景。
同時,供應鏈中斷亦是各國相當重視的一大威脅。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全球物流一度受阻,晶片、能源、醫療物資等供應緊張,而政治干預亦可引發供應鏈中斷與經濟脅迫,揭示國家若過度依賴外部供應,或會面臨龐大風險。

減少跨國依賴 提升自主性

為了確保經濟穩定,各國將持續投入大量預算,以降低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浪潮中形成的跨國依賴關係。這些政策轉向,相信會為基建與資源存取企業帶來正面作用。
雖然許多市場參與者仍聚焦於短期投資視角,但事實上,一家企業的經濟價值主要來自其長期現金流及其穩定性。
筆者認為,投資者不宜視這些變化為短期現象。的確,筆者公司看到近年傳統防禦企業股價已受惠上揚,但從長遠來看,「戰略自主性」這個投資主題的潛力仍然被低估,尤其是在網絡防禦、關鍵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歐洲與其盟友在防禦能力方面與自身目標之間的投資缺口。
隨著全球逐漸走向兩極化與去全球化,民粹主義政黨崛起,相信「戰略自主性」主題將會迎來數以年計的增長期。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符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