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質押開綠燈 加密貨幣ETF迎增長新機遇|封面故事
廣告
今年4月起,香港在虛擬資產監管再鬆綁,允許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向客戶提供質押服務,也同時容許在港上市的加密貨幣ETF參與質押活動,為投資者帶來回報增長新機遇。
質押可以理解為加密貨幣世界的「定期存款」,在採用PoS共識機制的區塊鏈中,例如以太坊,為了有足夠的代幣維持網絡運作及其安全性,會透過質押將加密貨幣鎖定在區塊鏈中。
參與質押者可以獲得額外代幣以作回報,就像收取定期存款的利息,能為加密貨幣投資者帶來被動收入,這亦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基礎支柱。若然ETF也容許參與質押,能為投資者帶來雙重回報的潛力。
傳統上,投資加密貨幣現貨ETF的回報完全基於其持有的底層資產(如比特幣、以太幣)的價格變動,即只能依靠單純的加密資幣升值。
然而,在引入質押後,ETF發行商可以將基金中持有的部分符合條件的加密貨幣進行質押,所產生的質押收益,在扣除相關費用後,將會重新投入到ETF基金中,從而提升基金的資產淨值(NAV),令回報結構變得更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