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操作要知進退 如何衡量操作已失效
換言之,當此形態出現,對後市未見啟示性,所以投資者等待此形態結束,股指或個股確立方向後,再決定應建好倉還是淡倉為佳。
實則這絕非罕見形態,反而是投資者經常接觸到的形態,名為矩形/長方形,在市場上更多聽到的描述是橫行、橫行整固或窄幅上落。
探討長方形價量關係
從以上三種演譯,均代表當時股指或個股走勢缺乏方向。
論到橫行,是指不論股指或個股向上或向下移動時,每逢接近或觸及特定位置,就會逆向移動,所以由低位擺動至高位;或由高位擺動至低位,幅度大致相同,此形態因而命名為矩形/長方形。
對不少投資者來說,股指或個股如此走勢是悶局,持倉誘因銳減,因此在投資者漸見退場的情況下,相對成交金額或成交量逐步減少。
那時相對見跌穿橫行區,形成單邊跌市;或是上破橫行區,形成單邊升市。當時因著新消息出現,投資者對股指或個股的關注度顯著增加,除了股指或個股走勢見明確方向外,成交額或成交量亦相應提升。
誠然不是所有投資者也不喜歡此形態,對炒波幅感興趣的投資者,若見股指或個股在橫行區的擺動波幅能產生不少於10%回報率,依然不乏捧場者;市場上也有人稱之為區間操作。此操作雖容易理解,就是靠近橫行區頂部(底部)建淡倉(好倉),回到接近橫行區底部(頂部)平倉。
然而,實際操作應留意風險,橫行走勢是配合交投偏靜,區間操作是假設不會向上超出橫行區頂部的阻力位,以及不會向下超出橫行區底部的支持位。
故此在建倉時,市場上忽然出現新消息,交投偏靜的格局會被打破,股指或個股便有可能突破阻力位或支持位,繼續順著之前的方向移動。
以友和集團(02347)為例,於2024年1月2日(2024年首個交易日)至5月17日歷時超過四個半月,股價主要波幅區間介乎0.62至0.7元,波幅超過一成。進取投資者若於1月2日開報0.7元(已是全日高位,0.69元亦可進場)借貨沽空,至1月8日低見0.62元(0.63元亦可離場)平倉,賬面回報率接近13%。
同一時間若於2024年1月8日低位0.62元買入股份,至1月24日高見0.69元離場,賬面回報率超過11%。同一時間又做反向操作,於2月5日又可於0.62元平淡倉。
從1月2至24日歷時僅約三週,經已成功進行三次操作,累計回報率接近39%。而從1月2日至5月17日若持續交替建好倉和淡倉,最多可進行八次操作,累計回報率高逾88%。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