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捨 投資 一項槓桿投資工具,簡單來說就是投資者只需支付一小部分的保證金入場費),即可進行相對大額的交易。

如何選擇取捨投資訊息|林伯專欄

投資

廣告

「港元1個月拆息跌穿1厘」、「實際按息創2022年7月後新低」大小媒體題目大同小異,齊齊「做世界」。當然,媒體要吸睛天公地道。不過,作為投資者甚至投機客,如何選擇取捨世上千千萬萬的訊息或雜音,隨時就是成負得失關鍵處,故今期筆者就從這方面隨便閒談,風花雪月一番。

正值落筆之時,眼角卻看到科斯托蘭尼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醒起當中有不少經典語錄,故先行與讀者分享一二,再行起筆。

取捨 投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內線消息往往是壞事

(一)凡交易所裏人盡皆知的事,不會讓我激動。
(二)在我還是孩子時就體會到,不能跟著當天的新聞做投機買賣。
(三)想在股票市場上賺錢,並不一定非有最準確的消息不可。
(四)股市上「消息靈通」是「毀滅」的代名詞。
(五)最準確的內線消息,在某些情況下肯定是壞事。
(六)股市裏幾乎甚麼事都會發生,那怕是合乎邏輯的事。
正如藝術畫作,給不同的人看到,總是有不同的領會與感受。同理,上述簡單幾句,不同的讀者看到,又會有不同的意思。不過,又記得一位資深設計大師跟筆者說過一番話。
設計師說:「你知不知道甚麼是好的藝術?」

筆者答:「不知道,請解說。」
設計師說:「於我而言,藝術就是美感。至於何為美感,就是例如你畫了一幅畫,有100個人看到,有99個人也說靚,那就是有美感,那就是藝術。」
倘若將此邏輯放在投機上,可能就是——好的投資,就是在對等賠率下,贏的機會率高於輸的,那怕是51比49。
說得太抽象,又說幾個實例。
(一)今次,港元1個月拆息跌穿1厘,看似有利港樓,但一樣米養百樣人,唔好人人衝入去閣下就衝,須知道就算今次賺錢,都不代表閣下做得正確,因為可能只是機緣巧合下的結果。
故此,無論做甚麼決策前,也應先做好功課及獨立思考,亦即筆者以往常指的「快思慢想果斷執行」。

事實上,今轉港元拆息持續尋底,有機會是熱錢湧入香港銀行體系結餘致水浸所致,其中與樓按最相關的1個月拆息,最新跌穿1厘見近三年低,除直接減少買家供樓壓力外,亦同時減低對部分發展商的借貸成本。
其中大行高盛新近指出,現時約一半的香港發展商的借貸,是以港元拆息或美元利率作基礎。
按該行估計,假設借貸利率每降1厘,信和置業(00083)之外的本港發展商的收入,平均會升2%。
不過,要記得息口只是影響樓價的其中一個原因(其不然令筆者回看上文「(一)凡交易所裏人盡皆知的事,不會讓我激動。」);反而,筆者會細想今年公私營房屋供應,以及早前其他影響樓價的因素,現時與未來發展如何,才去決定此刻是否值得「入手」樓市。因為,很多時人入市可能只是盲人摸象,其實很危險。

聽聞不如親自查證

(二)牛熊證重貨區與街貨。
又例如,有人炒「窮人恩物」牛熊證,但如果只是「聽乜乜專家講指數會去到乜位物位」,又或者只懂看恒生指數現貨去炒。
那倒不如直接去看看牛熊證重貨區與街貨,看看重貨區在那位置,街貨分布如何,以及權重股貼地消息,用「最原始」資誦去分析及操作。
(三)小道消息要提防。
又記得N年前,有個相熟朋友黃小姐推介一隻細價股給筆者,又說是集團主席開聲話買得,現價0.5元,最後會炒到上1元,但叫筆者去到0.9元就好走。令筆者想起「(五)最準確的內線消息,在某些情況下肯定是壞事。」
當然,筆者又是自行簡單分析,一去看看該股持股分布;二去看公司業績報告;三去看每日成交分布;四打去證券行相熟經紀及銀行友人探口風。

結果,一如所料。一大股東或關聯人士揸69%重貨,升跌基本上「自己話事」;二該股幾年來也是虧錢,且實業資產基本上就是內地廠房地及生產設備,估值真係「得個估字」;三每日成交以往「點點圖」,即是沒甚成交,只是近週又忽然活躍;四經紀朋友一開口就話「吓,又係佢!近排好多人問,都係勸你唔好掂!」(再次多謝該相熟經紀);而銀行友人更話「佢個底好花,可能出面有街數,你想博就博,但唔好太大注哎!」
最後,該股「一枝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股價從0.5元直達0.8元;再然後,結局是——拉閘放狗——停牌。

東維港灣區繼續發酵

(四)土瓜灣消息發展。

上期題目《填海會影響樓價嗎》,指出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後,適度地拆牆鬆綁有利「小填海」。市建局行政總監於網誌《摯誠•志成》 中指,要提高市區更新維度,共建東維港灣區,而土瓜灣具潛力打造成「東維港灣區」(Victoria Cove Area)。
到週日(5月18日),又出多一遍題為《制定「海—岸—陸」規劃方案 構建世界級「東維港灣區」》,並在文中指出「團隊現正就『土瓜灣海濱研究』的初步建議作深入研究及優化,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向市建局提交初期研究報告,以及可行性研究建議。
且預告將會在下一篇網誌就市建局全港首個「小區重建新社區」項目,如何透過一體化規劃,將新社區與未來「灣區」連接,作詳細介紹。

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無論當中到底是危是機,筆者也認為若作為中長線投資又有心投入其中者,也應當仔細研究。而又應當從那方向入手?欄位有限,先在此賣關子,有緣再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