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執行操作紀律 遠比情緒反應可靠
表面看來,同樣屬於AI板塊,實際上各企業質素參差。有些企業財務穩健、現金流強勁、業績持續增長,即使估值偏高,市場仍樂於買單;但亦有部分公司盈利未見起色,只靠憧憬炒作,一旦市場氣氛轉弱,股價即失去支撐。前者即使經歷調整,也能迅速回穩;後者則常常一跌難起,甚至跌穿多重支持位。
AI技術帶來就業衝擊
Palantir(美股代號:PLTR)在業績公布後雖然表現亮麗,惟市場關注估值過高,導致急跌。
當部分個股跌穿10月中低位後,筆者按預設策略減持一半倉位。雖然減持後即時反彈難免令人沮喪,但風險管理的意義,從來不是追求「每次都最靚價」,而是當走勢真的轉弱時,能夠有效控制損失。
嚴格執行操作紀律,遠比情緒反應來得可靠。倘若日後股價重拾升勢,再視乎訊號重新加注亦不遲。
減持後所釋放的資金,亦應調配至更具升勢的標的。例如黃金方面,筆者亦有關注其近期回調後重拾升勢,操作上會以每盎斯3,880美元作為防守位,作風險控制依據。
除了走勢觀察外,近期市場亦聚焦於AI技術帶來的就業衝擊。
據外電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已有近80,000人因AI導入而失去工作,當中不少為白領職位。市場不免憂慮:若就業環境惡化,消費轉弱,企業未來盈利能否支持現時高企的估值?
筆者認為,這類現象早已出現在歷次技術革新之中。AI的普及,確實對某些傳統職能構成壓力,但對企業而言,正正是因為導入AI,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才令盈利能力提升。
資本市場本身並不關注就業情緒,而是衡量企業是否更有效率、是否更能創造利潤。從這角度看,AI反而是推升股價的核心動力之一。
對個人而言,這場技術變革更是一種提醒。AI是否會取代人類,只視乎我們選擇成為「被取代的一群」,抑或是懂得善用AI工具、與時並進的一群。
投資亦如是,與其被市場消息與短線波幅牽着走,不如專注自身策略,透過紀律與系統,安穩度過波動。
總括而言,AI板塊經歷短期調整後,強者與弱者將逐漸分野。投資者要學會從業績與股價表現中分辨真正的強勢股,並建立清晰的風險管理機制。
以筆者操作為例,關鍵支持位不失,便會持續持有;一旦跌穿,則嚴格減注。因為真正長線獲利,從來不是靠頻繁走位,而是來自明確紀律與堅定執行。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