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投資邏輯 不必左顧右盼︳潘家榮專欄
筆者一向將投資視為做生意,主張精選實力股、長線經營,因此並不傾向追逐消息炒作型股份。
當然,短炒細價股利潤潛力驚人,一日升幾成甚至倍升並不罕見,對一些短線操作者來說確實是一個機會。短期爆升反映市場沽壓較輕,熱錢見勢湧入,形成搶高格局。
這種氣氛預計短期內仍會延續,雖然筆者亦不會阻人發達,但若選擇參與,心中必須明白這是「炒賣」而非「投資」,更要有明確的止賺止蝕機制,切勿貪戀升勢、死守不走。
雖然恒生指數未見明顯爆發,但氣氛確實較數月前活躍。7月中,恒指成功突破4月高位,反映資金有回流跡象。
不過,恒生科技指數與大型科技股,例如阿里巴巴(09988)、美團(03690)等,表現仍未突破前高位,整體升勢不夠強。
市況與2015年相似
反觀美股方面,標準普爾5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早已升穿2月至3月高位,甚至多次創歷史新高,市場動能與資金流向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部分投資者認為港股估值低、彈幅可能更高,但從長線角度看,整體經濟與企業質素、美股仍佔明顯優勢。內地經濟復甦緩慢,消費疲弱、電動車市場內捲嚴重,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壓力,反映在大型股表現上亦見一斑。
現時市況與2015年某程度相似:雖然指數緩升,但細價股炒風活躍。然而,當年經歷亦提醒筆者,概念市終究難以持久,真正值得長線持有的,仍是具競爭優勢與實際盈利能力的企業。
筆者一直強調:「寧可錯過,不要亂追。」短線急升固然吸引,但這類股份難以重倉操作,就算翻倍亦未必對資產有顯著幫助;相反,若因此換馬離開原本優質持股,反而可能「劣幣驅逐良幣」,錯失真正長線財富的增值機會。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筆者「執著」,然而筆者認為這是對自己操作邏輯的堅持。
短暫的刺激看似精彩,但代價可能非常高昂。就如近日在Coldplay香港演唱會掀起熱議的KissCam事件:原本是舞台上一個浪漫互動,卻意外拍攝到已婚人士與第三者親密擁抱,最終爆出醜聞,甚至傳出被辭退的消息。
為了一時快感,竟然賠上事業與名聲,實在得不償失。
投資亦如是:追逐一時話題、亂入消息股,或許有機會中獎,可是更多時候,是以犧牲紀律為代價。
只要擁有一套有效的選股與風險管理系統,堅守投資邏輯,就不必左顧右盼,亦不用每次市場熱炒時患得患失。
記住:在牛市之中,真正贏錢的,從來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能夠坐得最穩的人。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