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 資料圖片

外賣及到店餐飲競爭有新戰線

投資

廣告

近日阿里巴巴(09988)旗下的高德地圖公布高德掃街榜,這不是清潔打掃的掃街,而是消費者在一條街道上的餐飲及服務的消費行為統計榜單。

從消費者的需求及行為角度看,他們怕遇到不衞生、食品質素差或服務差的餐館。
此外,在外賣點餐時,外賣網商多提供很多選擇,消費者除了看價格外,也看之前消費者對商家及其食品和服務的評價。
然而,虛假的評價,不靠譜的好評或過於主觀的差評都有可能存在。消費者的觀感受這些評論影響後形成一定的預期效果,但預期與事實出現落差就易形成負面情緒。
好吃不好吃存在客觀及主觀的因素。筆者與其他人一樣,也是一個消費者,同一家餐館不理它甚麼品牌,如果回頭客多或遠道而來的客多,它的食品或服務的品質明顯得到較多及較好認同。這些都是統計數據,而不是消費者在網絡上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評論。

從補貼轉至比併數據

從價格戰擴展到科技戰。怎樣知道餐館的回頭客或遠道來客多不多,餐館自身也不一定有這些數據。那怕它們有,但也不一定知道同一街區競爭的餐館的統計數據情況。阿里的高德地圖有餐館位置及地圖用戶的出行數據,阿里的支付寶有消費者的付費行為數據。
阿里把這些數據結合,可得出同一家店的回頭客數量及餐館客戶是來自同區、同城或異地,再把這些統計資料顯示在高德地圖,讓消費者參考。
雖然消費者很多時看到商家的搶眼廣告及宣傳、以及網絡營銷增加消費熱情,但又拍被「坑」,這些統計數據提供一個純量化的參考。
訊息透明度增加可減少劣店驅逐良店現象。據公司及內地媒體資料,高德地圖覆蓋全國超過700萬家餐廳點,每日有1.2億次生活服務相關搜索,導航前往1,300萬個生活服務目的地,形成一個龐大持續的數據庫。

小店不一定輸給連鎖大品牌店,關鍵是在透明度增加情況下,各店家要持續經營,必須提高核心競爭力,例如食品及服務質量及對應價格是否合理,而不是過度花錢在線上線下的宣傳。
過去一個月,多家連鎖品牌上市餐飲企業公布半年業績。其中,它們也公布同期新增及關閉的店數量,筆者看到它們開新店及關舊店數量也不少。如果能賺錢,為甚麼要關店呢?店面賺不到錢當然要關。
連鎖品牌店的某一個店賺不到錢,筆者認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回頭客少,即大多數客戶來了一次就不想再來,這反映可能是這店的食品、服務及對應價格不達客戶預期,又或是同一街區有更吸引消費者多次消費的店。

雖然高德地圖這服務不賺錢,但它能引流至阿里其它服務如餓了麼、閃購及支付寶等。
筆者認為支付寶在阿里業務系統內,阿里打通了各類業務線的數據,結合使用形成新競爭力。然而,微信支付內的客戶背景及支付數據,在騰訊控股(00700)業務系統內,並不在美團(03690)及京東集團(09618)內。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