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市散戶與大戶繼續背道而馳︳錢琛專欄

投資

廣告

此文章標題有「繼續」兩個字,因為這個現象今年發生了極多次。今年5月初現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背後的機構投資者、數字貨幣儲備(DAT)、甚至大學基金(endowment fund)都不斷買入比特幣(Bitcoin)。不過,當時散戶對幣市的反應,都是傾向質疑,散戶情緒也很差。結果,5月中後期比特幣價格不斷上升。

到最近,比特幣價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幣價曾穿越12.6萬美元,之後隨即有輕微回調,出現幾個百分比的回撤。
從鏈上數據可以見到大戶有規律地囤積比特幣,但散戶卻立即散貨,高下立見。

散戶較短視

事實上,散戶與大戶思想方法截然不同。一般散戶比較短視,本應執行長線投資,但操作方法有如短炒。
近幾天比特幣從歷史新高回落,跌幅只有幾個百分比,與其歷史年回報比較簡直九牛一毛。
但筆者還是看到有些KOL即使遇到有頗低的買入價,也依然急急散貨,止賺離場,只反映信念不夠。
那信仰從何來?這非宗教信仰,是一個很理性的問題。
基本上,對比特幣的科技、代幣經濟學夠熟悉的話,不會輕易賣走手上的幣。對硬知識有透徹理解,自然有堅定信念,不會輕易被震倉離場。

撰文:錢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