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業率看押注點|林伯專欄
馬上想到的是,以前「做廠佬」時,記得個工程主任開首特別與當時做工程的筆者道:「記得在這裡,除了騙子是真的外,其他都可能是假。」
騙子往往技高一籌
自此,筆者每天也自帶兩公升水加西樵大餅供一日兩餐(經一事長一智,自此明白跟當地人飲食最穩陣的道理)。
「觀音水」事件正在調查及發酵中,筆者無知,只明白兩句自小聽過的金句:「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和「價格反映質素」。
然後,再想深一層,其實咁大個政府都可以騙得過,一係個騙子技高一籌;否則就…(無話可說)。
回說友人失業,原來是托人工智能(AI)的「褔」。話說自AI近年急速發展,他的公司當然快速前進,除了負責外部實業的部門加強AI應用外;連內部部門如IT、HR也加強AI運用,真正內外趨均緊貼時代。
然後,鳥盡弓藏。
機械人與AI步步進逼
又想起近年大小商場都見到很多機械人做清潔、酒店用機械服務員、餐廳樓面送餐用機械人、食客QR code自助落餐(但不知為何仍要收服務費?)。
最新聽到的是,將軍澳康城計劃以機械人代替部分夜更保安員,重點是:預期每年可節省約103萬元成本。
在香港,很多東西也是用錢作考慮重點。這也難怪,有錢使得鬼推磨嘛!至於未來發展如何,真的要拭目以待。
無論如何,從上述事件可見,不是未來,而是現在!機械人和AI正大大改變勞動市場結構。
回憶起近年聽過最多的一句:「不是AI取代你;而是識AI的人取代不識AI的人。不是職位消失了,是因為AI發展,未來新職位將取代舊職位。」
然後,心中暗道——其實將「機械人」此字代替AI後,同樣可行——「不是機械人取代你;而是機械人的成本取代了你。不是職位消失了,而是因為機械人發展,未來新職位將取代舊職位。」
看失業數據最實際
再看失業數據最實際,根據政府統計處本週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今年4月至6月的3.5%,上升至今年
5月至7月的3.7%(見圖表一),高於市場預期維持3.5%。就業不足率在該兩段期間則保持不變,維持於1.4%的水平。
與今年4月至6月比較,在5月至7月期間,許多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不經季調)均見上升,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業、餐飲服務活動業、零售業,以及地產業有較明顯的升幅。同期,清潔及同類活動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以及社會工作活動業的失業率錄得下跌。各行業的就業不足率亦變動不一,但幅度普遍不大。
總就業人數由4月至6月的3,657,300人,上升至5月至7月的3,671,300人,增加約14,000人。失業人數(不經季調)由4月至6月的136,200人,升至5月至7月的145,000人,增加約8,800人;同期的就業不足人數亦由52,600人上升至55,200人,增加約2,600人。
再將數據放遠一點及行業分類化來看,就算AI及機械人對各行各業皆有影響,但部分行業失業率走向及投資前景也有啟示。
筆者就試將近年平均失業率、主要痛點及投資前景列表分析(見圖表二),從中可發現部分行業在危中仍可能有機,但部分行業短期內似乎難以復原(例如飲食)。
部分行業短期難復原
總括而言,今期題目「從失業率看押注點」中的押注點,其實指的正正是讀者自身。
事關讀者將資金押注在市場的「東風」上自然正確,但要留意在「人」方面,即自身如何順應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學習及留意AI與機械人發展,才是長遠押注最具勝算之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