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喜馬拉雅 騰訊音樂有著數

收購喜馬拉雅 騰訊音樂有著數

投資

廣告

上週恒生指數繼續徘徊在24,000點附近,有待新的方向;美股方面,除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之外,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已經破頂了。

另一方面,週三(7月9日)是暫緩「對等關稅」的大限之日;Tesla(美股代號:
T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平台X也宣布成立「美國黨」,吸引超過124.9萬人參與投票,支持者高達 65.4%;反對者為 34.6%。
本週美股市場或將會有反映這幾件大事件的波動,應稍為注意。
雖然恒指目前正在稍為休息,但仍有值得留意的個股。騰訊音樂(01698)最近宣布全資收購中國播客平台喜馬拉雅。根據交易條款,騰訊音樂將以現金12.6億美元及不超過總股本5.1986%的A類普通股完成對價支付。

同時,為表彰喜馬拉雅創始團隊的貢獻,特別預留不超過0.37%的A類普通股作為創始股東激勵分額。經綜合測算下來,此次併購交易總規模預計達29億美元。

吸納3億用戶

這一筆交易有何啟示?據悉,早於2021年騰訊音樂已曾接觸過喜馬拉雅,當時的開價遠高於現在,惟最終收購沒能達成。
喜馬拉雅曾被媒體譽為「在線音頻獨角獸」,估值曾一度高達43億美元,但後來其業績增長乏力,四度公開招股(IPO)均以失敗告終,如今卻被騰訊音樂用大折扣價收購。
簡言之,騰訊音樂雖然用了更便宜的價錢去買喜馬拉雅,但卻是一個下行了的喜馬拉雅。
根據資料,2021年至2023年,喜馬拉雅營收分別為58.6億、60.6億和61.6億元人民幣;但增速卻大幅下滑,從2021年的43.7%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1.7%。

2023年,喜馬拉雅才實現扭虧爲盈,凈利潤為2.24億元人民幣;2024年凈利潤則超過5億元人民幣。
雖然,喜馬拉雅發展不如預期,但喜馬拉雅至少仍然是有盈利的,而且喜馬拉雅仍有其獨特價值才會吸引到騰訊音樂收購。
據分析機構艾媒諮詢報告,2025年45.52%的音頻手機應用程式(App)用戶使用喜馬拉雅,佔比高居榜首,遠高於其他音頻App。
另一方面,喜馬拉雅在車載音頻平台滲透率始終領跑行業,截至2024年底,已與比亞迪股份(01211)、鴻蒙智行、小米集團(01810)、理想汽車(02015)、寶馬等多間大型車企緊密合作。

騰訊音樂目前旗下已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多個知名品牌,但在長音頻領域仍需進一步拓展。
透過收購喜馬拉雅,騰訊音樂瞬間獲得其三億名月活躍用戶、逾1,500萬名創作者及豐富的內容版權,涵蓋有聲書、播客、脫口秀、音頻劇等。
騰訊音樂能籍此進一步豐富自身的內容生態,形成新的業務閉環。例如,騰訊音樂手握閱文集團(00772)旗下的網文IP,音頻化後能直接分發至喜馬拉雅等有聲書平台,再藉助QQ音樂、酷狗音樂等音樂平台建立引流渠道。
這個「音樂+有聲書+播客」的完整內容矩陣,能加強騰訊音樂整體內容供給,不單止能吸引更多新用戶,亦能更好地滿足自己本身的用戶,留下他們。

貢獻協同效應

因此,這次收購重點不是喜馬拉雅自身賺不賺錢,而是收購後,整個協同效應能有多大貢獻。
騰訊音樂目前的核心變現策略之一是其超級VIP會員體系,用戶每月支付約4美元,即可獲得獨家內容、藝術家周邊優先購買權和線下活動搶先參與資格。
這次收購喜馬拉雅相信可以更靈活地設計音樂會員與音頻會員的組合產品,提高超級VIP會員轉化率,以及增強廣告的變現潛力,拉動騰訊音樂的增長空間。
有投資者可能會擔心,用大筆資金進行收購,可能會令資金變得緊拙,加大騰訊音樂配股集資的誘因。不過,今次收購本身就有超過一半金額,是以股份去完成對價支付,節省了一大筆現金支出。

再者,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24年底為131.64億元人民幣,經營性現金流達102.75億元人民幣,具備支付現金對價的實力;加上母公司是騰訊控股(00700),未必會太擔心流動性問題。因此,配股集資的誘因相信不會太大。
總括而言,騰訊音樂以折扣價收購喜馬拉雅,既攻且守,其協同效應值得期待,有興趣投資在線音樂/音頻領域的朋友,不妨多加留意。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